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影视配音行业走向衰落

(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影视配音行业走向衰落

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浪潮席卷了大江南北,中国迎来了经济腾飞的新时代。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影行业也随之发生巨变。一方面是电影的商业化运作体制逐渐形成,电影的生产、发行都转变为由市场自由调节,商业影院大量出现,票房成为衡量电影艺术成就的重要指标。大片时代到来,国外大片尤其受到影院的青睐,美国好莱坞大片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票房收益,而且使中国观众的审美标准有了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思想领域里的消费主义开始形成并蔓延,消费主义主张追求消费的炫耀性、奢侈性和新奇性,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消遣与享乐主义,以求个人本能欲望的满足,并将它作为生活的目标和人生的终极价值。消费主义的盛行使文化艺术的欣赏趋向于快餐式消费,大量的外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后不再像之前那样精工细做,而是为了适应快速引进、快速收益的市场要求,配音和字幕翻译周期大大缩短,与大片原声品质出现较大差距,导致配音效果不佳。观众们逐渐失去对译制片的依赖,转向对原片的钟爱和极力追捧,译制片市场逐渐萎缩。

此外,新一代的电影观众成长起来,在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他们的精神追求也通过电影审美表达出来,电影成为伴随他们成长的重要艺术形式。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成为年轻人片面追求的时尚,电影作为文化的承载形式重获年轻观众的喜爱。但因为译制电影配音质量的下滑,加之年轻一代英文水平的提高,摒弃拙劣的译制配音,选择情感充沛、声音逼真的原声片成为必然。商业化、市场化使影视配音业迅速衰落,行业发展进入低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