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一走向多元化的传播主体
2025年09月26日
一、从单一走向多元化的传播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分关注地方性本土文化题材电影的创作,而且鼓励广大电影创作人员要勇于弘扬本土文化,并将其列入宏观性的电影创作之中[2],其中也包括陕西地区文化。长久以来,陕西本土文化创作性的电影都是以地方宣传片为核心,电影创作的主要类型就是红色抗战主题电影,创作单位基本上都是以西安电影制片厂为主要的电影制作单位。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电影开始以市场为导向,合作投资、广泛交流的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但是由于多种因素,陕西本土文化题材电影中,符合“市场行为”的作品与成功模式并不多见,这就意味着陕西本土文化电影一直都未能占领市场,商业化氛围淡薄。[3]于是,陕西本土电影的文化创作和发展应该注入全新的创作气息,展现电影本身的艺术属性,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市场价值”的传播主导毋庸置疑将是陕西本土文化题材创作电影不断发展的根本之路。在数字媒体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普遍普及的情况下,电影传播渠道正在从官方逐渐走向民间。民间人物利用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和兴起的传播形式为本土化影像创作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在陕西本土文化的影像创作中,导演毋庸置疑是整个创作过程的核心。从陕籍导演到外地导演,更为重要的变化是导演从“客观”监督到“主观”角度的身份转化,是从传统意义上的叙事方式向受众角度和日常习惯的转变。事实上,除了当地政府的支撑,陕西本土文化电影的创作还应该综合衡量市场、投资企业、导演等多元化的主体,协同参与,多元探索,这样才能实现影视创作的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