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救赎的弱者

三、等待救赎的弱者

由于西方民众在很长时间里都把东方视为从属性的存在,同时两性关系中女性无法与男性一样取得平等地位,女性需要在男性的审视下生存,这就导致了西方男性一直以来都呈现出较为强势、主动的态度,而华人女性则成了被动的弱势群体,加上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种族主义的影响,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女性被好莱坞定义成了弱者的形象。影片中,艾伦再次来到中国,盛装相迎的莲花在得知心上人与青梅竹马的美国女人结婚后并不责怪、质问,相反,她反而默默接受、拱手成全,可见西方男子处于权力体系的中心位置,他主宰了莲花的命运,莲花自始至终只是白人男子的附庸。莲花为了爱,默默地付出与忍让,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她的形象是中国传统的贤良女性。她对于男性而言并不会产生任何威胁,同时还能够为了男性而付出自己的一切。这样一种柔性化的女性形象本可以在电影中赢得肯定与尊重,但事实是,影片只是片面地表现出了华人女性懦弱并期待被拯救的形象。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出华人女性在美国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存在着一种鲜明的强弱关系。白人男子高高在上,掌握绝对的主动权,华人女性对白人男子则是一种仰视且不断付出情感的被动形象,而且几乎所有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的结局都无一例外的以悲剧收场。这也突显了西方男权主义的意识形态,让白人男性拥有了高大的强者形象,其所具有的骑士般能将困境中的女性救赎出来的强大力量构建起西方自诩的优越感。

早期的美国电影是西方社会传播西方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推行文化霸权的重要窗口。西方社会通过塑造驯服的、边缘化的、依附于男人的女性形象来刻意贬低东方文化,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多国文化处于低劣的、从属于西方文化的地位。美国电影《海逝》把以西方为中心的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移植到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中,通过白人男性对中国女性的征服,暗示着东方文化终将被西方文化征服的命运。尽管电影公映已近百年,但西方主流文化对中国文化仍然存在偏见和误解,这需要中西方不断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彼此友谊,化解误会和冲突。

参考文献:

[1]杨晓芬.美国电影与电影学[J].留学生,2015(1).

[2]张喜田.美国梦幻的破灭——对美国电影早期中国叙述的种族态度的批判[J].当代文坛,2016(1).

[3]孙萌.好莱坞电影中的华裔女性[J].世界文学评论,2007(2).

[4]黎煜.被消费、被抛弃与被征服——美国跨种族爱情片中的华人女性[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4).

[5]黎煜.当种族遇到性——美国跨种族爱情片中华人女性的身体、种族与政治[J].世界电影,2009(3)

作者简介:马一婷,女,1978年生,浙江杭州人,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服装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以及人物造型设计方向的研究与教学。

An analysis on the Chinese Female Images in Early Western Films——Taking the image of Anna May Wong The Toll of the Sea as an example

MA Yi-ting

Abstract:Taking Hollywood film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early western films,in which the oriental female images are enchanting,attractive,barbarous and benighted.The film not only use the Chinese women's characters to convey the other fantasy of China,but also mold a specific character,which refl ect the racial and cultural superiority between Western and Eastern.From the professional point of view,Though the American film the toll of the sea is a masterpiece in the same period films,its heroine character shaped by the writers and directors and the colonial consciousness of the film are full of injustice and hard to be agreed by audiences.

Key words:western film;Chinese woman;image-building;coloni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