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虚静观道
2025年08月10日
二、虚静观道
老子提出的“涤除玄鉴”观重点在于“涤除”,也就是去除认知心理中的尘垢,让心境处于虚空澄静的道镜状态,以便实现“玄鉴”认知。这原本也是出于虚静观道的目的,但它毕竟主要是从认知主体的心理条件、前提状态上来说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它看成是虚静观道的客观心理条件。至于如何虚静观道,《老子》第十六章讲的一段话是最全面的阐述。老子创造的虚静理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同时也是被后人征引最多的是这段话: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忘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这段话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既有关于宇宙观的哲学思想,又有关于认知活动的心理学思想。其核心内容就是“虚静观道”。从认知心理上看,它揭示了关于人们获取知识的方法、过程和结果的思想,其中包含了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的高级认识心理活动规律的揭示及其要求。下面从两个方面予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