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点、刊刻《北红拂》三传

(四)批点、刊刻《北红拂》三传

现存《识英雄红拂莽择配》,上图有藏。八行十八字,白口,单白鱼尾,四周单边。卷前依次有意在亭主人孙起都《书红拂杂剧》、凌濛初《红拂杂剧小引》、像目、插图八幅、凌濛初识。凌濛初识曰:“余既以三传付剞劂氏,友人马辰翁见而击节,遂为余作图。”可知包括此传在内的“三传”均由凌濛初自刊[28],插图则为其友人马辰翁所作。此传中有行六字的朱色眉批48条,当为凌濛初所批。与《琵琶记》《西厢记》不同,这些批语主要针对戏剧内容和艺术,有关戏曲格律的仅10条。值得注意的是,有3条涉及张献翼《红拂记》:第一出《后庭花》眉批“本传瞬息万虑,不安而窥户者无停履,却从红拂口中点缀出机栝,都从董解元《西厢》来,张伯起《懒画眉》四只恐不堪作奴”;第二出《倘秀才》眉批“即伯起《一江风》(翠云撩)一曲意,一经点窜,便尔莽苍古色”;第二出《尾声》眉批:“本传其行如飞,数步遂不见,必如此收乃妙绝,岂如张伯起‘来日汾阳会不遥’一弱句收之乎?”从这三条眉批,可见于出凌濛初对才情的自负。凌濛初亦借评点批判社会,抒发怀才不遇愤慨。如第三出《四煞》眉批曰:“借一女子口骂尽世态,财虏势交见之,其颡有泚。”又如第一出红拂上场,感叹无可意知心之人,凌濛初眉批曰:“伤心之语,我辈失路亦复如是。”第四出尾句“枉须眉不识人,却被俺女娘们笑破口”,凌濛初眉批曰:“骂极矣。看此尾句乃知此剧所以作。”后两条批语显然是凌濛初夫子自道。

凌瑞森(1595—1638年),字延喜,号三珠生、椒雨斋主人,是凌濛初从弟莅初之子。凌濛初批点、校阅的《琵琶记》四卷即由凌瑞森所刊。该刊本现存,万历间朱墨套印本,八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插图20幅[29],辽图、国图、上图等近十馆有藏。卷前有西吴三珠生跋,叙及《琵琶记》被改窜一事,曰:“余向为愤懑,没由正之。会即空观主人度《乔合衫襟记》,更悉此道之详。旋复见考核《西厢记》为北曲,一洗尘魔,因请并致力于《琵琶》为双绝。遂相与参订,殚精几年许,始得竣业。”可见,促使凌濛初批点、校订《琵琶记》的是凌瑞森,而且凌瑞森也参与了校订工作。除了《琵琶记》,凌瑞森还校刊有朱墨本《拜月亭记》(《幽闺记》)四卷,台湾“中研院”、台湾故宫博物院有藏,上图有涉园影印本。八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有图。凌瑞森的校勘工作,可从其《拜月亭传奇跋》中看出:“余窃有志,蔑由正焉。今悉遵是本[30],板眼悉依九宫谱。至臆见确有证据者,亦间出之,以补词隐生之不及。”另外,凌延喜也参与凌濛初《南音三籁》的编刊活动,该书戏曲部分即署“椒雨斋主人点参”。凌濛初与凌延喜多次共事戏曲编刊活动,体现了晚明湖州望族成员戏曲编刊活动的互助性。

凌性德(1592—1623年),字成之,号朗庵子[31]、朗庵主人。他辑评、刊刻有明徐复祚所撰传奇《校正原本红梨记》四卷附元张寿卿撰《红梨花杂剧》一卷。现存,朱墨套印本,八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国图、日本内阁文库有藏[32],《丛书集成续编》第162册影印收入。卷前有玉蟾道人《题红梨花传奇》、标目及插图十五幅。这些插图的画工为王文衡,刻工为刘杲卿,其中第一幅为“素娘遗照”,后有凌性德所题《素娘遗照引》;其他十四幅为曲意图,每图皆有采自曲文的题辞,字体不一,或行或楷,或草或篆。

凌瀛初(1562—?),字玄洲、彦仙[33],号凭虚,例贡,兴州卫经历。他校刊有朱墨本《红拂记》四卷。现存,上图、国图等数馆有藏。泰昌元年(1620年)朱墨套印本,八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有插图十二幅,每幅皆有两个字的题目和一首七绝题辞。题辞或署凌玄观,或署浮玉、起祥,实为同一人,即凌莅初(1556—1641年)。玄观是其字,浮玉是其号,起祥是他后起之名。该书有朱色眉批,行六字。正文中亦有朱色批语和圈点。其中上图本卷末有凌濛初朱色识语,识语后有“自是大英雄寓其无聊之志”评语一句。

又国图、天一阁、日本内阁文库藏有明朱墨本《绣襦记》四卷附《汧国夫人传》,八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图十四幅。该书《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本》影印收入,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均著录为凌氏刻本[34],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