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世贞等江苏文人的交往

(三)与王世贞等江苏文人的交往

在吴国伦与王同轨的外出游历中,万历十二年(1584年)对王世贞的拜访有着较为特殊的意义。吴国伦早年曾为王世贞之父王忬所识,二十七岁举进士,随后又与王世贞兄弟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在为宦的数十年里,吴国伦、王同轨二人也多有诗文往来。吴国伦在园居大约十载后,于万历甲申(1584年),偕方仲美、王同轨、黄鹄等人同访王世贞弇山园,用王世贞的话来说,吴国伦“买舟下大江入吴,哭先大夫之墓于东海,还憇余弇园”[52]。在此期间,文人相聚,不仅读诗论诗,还常常分韵赋诗,文事活动可谓颇为频密。

从王世贞所作的《吴明卿先生集序》中可以得知,吴国伦在此期间曾尽出其生平诗文给王世贞,王世贞读后叹曰“文故有极哉”,又说“明卿其弗可及也已”[53]。而王同轨在此期间也曾把自己所珍藏的王廷陈诗集呈给王世贞,王世贞“生平以不及遘梦泽先生为恨”,在此“得见先生词翰,又得与先生之从子行父游”,感到非常满足。[54]

吴国伦、王同轨二人也常将一些文人才士推荐给王世贞,如王世贞在《弇州山人四部稿》中提及邹彦吉,其中就有“吴明卿大参来,与王行父偕,王生之事执事诚欲尸而祝之,明卿亦津津高雅不置”数语[55];而颍州人黄鹄,“年甫弱冠,工白描,尝客游梁楚间,数岁不为人所赏识”,后来王行甫携其拜见吴国伦,吴国伦又携之见王元美,“元美见而大奇之,赠以诗,其名稍著”[56]。从这些内容不仅可以看出二人对于后辈的提携之功,也可以看出吴楚两地之间文学与文化的交流。

此次交游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诗歌,王世贞与王世懋皆为王同轨写有赠诗,王世贞《赠王行甫》云:“王郎买舟千里来,相诣开卷珠玑光照地。不见竹林狂客阮嗣宗,得见阿咸差足慰。”[57]四句正是他见王同轨时真实心情的写照;又评价王同轨在楚地的文学活动与地位说:“武昌以东建词坛,吴叟首歃汝捧盘。齐安赤壁一时快,郢里白雪千秋寒。”[58]可见在楚地词坛的建立过程中,王同轨对吴国伦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协助作用。王世懋也有一诗相赠,中有四句曰:“触目琳琅总不群,青缃旧业故推君。家声楚国先贤传,赋草朝云秀士文。”[59]对于王同轨的学识、才华也都十分敬重。而分韵赋诗的地点,一在王世贞之弇园,一在王世懋之澹园。前者如王世贞之诗《吴明卿大参挟方山人仲美、王太学行父以三月三日访我弇园,与家弟敬美、曹子念骐儿小集,分韵得“林”字》《明卿诸君再过弇园,分韵得“园”字》,吴国伦之诗《弇山园宴集同元美兄弟暨曹子念、王行甫、方仲美赋,时三月三日,分得“云”字》《游弇山园同元美、敬美、行甫、仲美赋》;后者如王世贞的《明卿与诸君过澹圃分韵得“穷”字》、吴国伦的《敬美邀过澹圃同元美、行甫、仲美、子念赋分得“看”字》。

而吴国伦此次金陵之行并不仅仅拜访了王世贞,还与王同轨、方仲美一起见到了江浙其他的一些名流,如三人曾与刘贾叔齐聚王稚登之草堂,看牡丹并且赋诗;又曾为吴叔嘉招游虎丘,同张献翼一起分韵。此行见到的其他文人还有:程汝正、萧宗鲁、文子悱等。

王同轨至金陵固非一次,从相关的文人别集来看,与他有一定联系的还有汪道昆、焦竑、盛时泰、吴梦旸、魏允贞等。在王世贞去世的时候,汪道昆曾计划与王同轨借吊唁之机碰面,并将自己即将付梓的诗文集到时呈送给王世贞;而焦竑也有两首《送王行甫还黄州》,为即将归乡的王同轨送行;吴梦旸、魏允贞也有写给他的赋诗与赠诗;而《耳谈类增》中“倪云林画”一条则说,“曩予游南雍,与二公交最深”,此二公一指杨一洲,一指盛仲交[60]。可以说,广泛的社会交往不仅为《耳谈》《耳谈类增》的写作奠定了信息收集的基础,同时也使其著作可以在成书后迅速付梓,并对其声名的远播产生了有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