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海君”“尉佗”“虬髯客”意象寄托着丘逢甲的恢复之志
丘逢甲内渡后会不会产生从日本手中夺回台湾,建立独立岛国的念头呢?光复台湾是他寤寐所想,但他断然不会主张台湾独立。台湾的真正归宿就是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也是他的一贯立场。丁旭辉却认为丘逢甲在诗中“称台湾为‘故国’或‘神州’,都有视台湾为独立国家之意”[7],这是不能让人信服的。“故国”本就可指故乡、家乡。如唐代诗人曹松《送郑谷归宜春》诗:“无成归故国,上马亦高歌。”[8]我们且看丁先生所引用的诗句:“故国莽怀人”(《客愁》,第148页)、“衣冠故国楚庭空”(《镇海楼》第一首,第213页)、“故国青山有梦思”(《陈伯潜学士以路事来粤相晤感赋》第一首,第544页)、“毗耶故国不能守”(《以摄影法成澹定村心太平草庐图张六士为题长句次其韵》,第617页),都是表达诗人对故乡故人的思念,并隐含着家乡沦落之痛。其中的“故国”当然是指沦陷敌手的故乡台湾,所谓“独立国家”之意何由见得?至于以“神州”喻台湾,更是无中生有。丁先生录“神州苍茫欲何之?”(《梅州喜晤梁辑五光禄国瑞话旧》第七首,第202页)、“沧海波全定,神州日再中”(《戊戌元旦试笔》,第243页)、“神州陆沉剧堪忧”(《早春有怀兰史用高常侍人日寄杜拾遗韵》,第434页),其中“神州”是“赤县神州”的省称,指代的是包含台湾在内的整个华夏大地。这几句诗都表现了丘逢甲对祖国形势的忧虑,也显现出他对中国的振兴充满信心,句中丝毫没有“独立台湾”的意思。由此看见,用含“神州”“故国”二词的诗句证明丘逢甲有“建立台湾为独立岛国”的理想是根本不成立的。丘逢甲的思乡之情与忧国之心竟被曲解为“独立台湾”之意,他若地下有知,不知该作何感想?
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丘逢甲笔下出现了仓海君、尉佗、虬髯客、郑成功这四个曾经雄踞一方的古代人物而质疑他统一祖国的理想。那么诗人作品中的仓海君、尉佗、虬髯客、郑成功到底有没有分裂中国的异志?他们都寄寓着诗人怎样的理想情怀?仓海君、尉佗、虬髯客三者与郑成功的情况又不尽相同,需要分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