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点、校阅《琵琶记》四卷,并作《凡例》十则

(三)批点、校阅《琵琶记》四卷,并作《凡例》十则

据《凌濛初全集》,凌濛初批点《琵琶记》有“眉批、行间批八百八十余条,大抵分属三个范畴,一是作品的评论,二是对文本的所谓古本与时本的分辨,三是对韵调的辨别”[26]。事实上,这近900条批语主要是对作品格律的考订,也就是第三个范畴;其次是对文字的校勘,即第二个范畴,而属第一个范畴的作品评论极其少见。其400余条行间批大都是“可平”“可仄”“上声”之类极其简单的批语。450余条眉批则有部分考订较细,如第二十六折【卜算子后】眉批曰:“‘神’字用韵,故以‘悯’字叶。时本改作‘念’,叶前【卜算】‘倦’字,不知‘倦’、‘念’本不同韵,况【卜算】第三句不可无韵乎!【卜算】一调,既分前后,而中又隔别调、别韵,正不必前后一韵也。”其中亦有涉及作品艺术批评的,如第十折【刘泼帽】等曲眉批“净全是怨词,外终不伏气。诸本置净曲与外曲后,不惟不踵前枝,抑顿无争意”、第二十折【前腔】眉批“如此收语,则上白自有波致,时本先从上白更之,气脉俱不接续”,然此类批语不超过10条,而且这也主要是针对时本、诸本所作[27]。因此,和《西厢记》批点一样,《琵琶记》批点虽属考订兼评型,但考订占主要部分,其主要价值在于强调格律规范,力求恢复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