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从与学养

二、师从与学养

王同轨师从嘉靖后七子之一的楚地著名文人吴国伦,颇受一些复古风习的影响,其学习的重点亦为古文:王世贞言“行父,稚钦先生犹子也,而师事吴明卿为文”[12],王世懋曰:“师事明卿吴先生,工古文辞。”[13]郭子章在一篇赠序中曾提及他“论文与王元美、吴明卿二先生游,论学与耿先生游”[14]。此处的耿先生指嘉、万时期著名学者耿定向,与耿定向的交往在《耳谈类增》“香橼子”条中可得到印证,然此条仅言他往岁曾过访耿定向兄弟于黄安,未见其他深入资料。

在文学方面,吴国伦对王同轨的影响较为实际与重大,故有必要详述之。从吴国伦所作的《王行甫集序》中可以看出,二人的交往大体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比予(笔者按:指吴国伦)有大梁之役,过齐安,行甫俨然曵逢衣叩予谈秇,言言中窽,予亦心许之。”[15]吴国伦曾在万历二年(1574年)转河南参政,与王同轨谈艺当即此时,王同轨时年四十岁。

(二)“越二年,予归自大梁,行甫业已鼓箧游太学著名公卿间,顾益不自有也,岁时涉江,叩予山中,把酒相倡和者十余年。”[16]此时王同轨已有一定鼓箧游历的经历,且常常涉江与罢归后的吴国伦探讨切磋读书为文心得,二人在这一时期有较为密切的诗文唱和、酒席宴饮等。

(三)“又尝偕予西陟天柱,东泛震泽,所过名山大川,所遇文人墨土无不纵览交欢,长言髙咏,而雅道为益广。”[17]这段时间二人一起外出游历,结交到大量游历之地的文人墨士。而在游历之后,王同轨诗文方面的主要作品《王行甫集》也初步成稿。在吴国伦的《甔甀洞稿》中,至今仍保留着二人的一些谈艺之诗(如《与行甫谈艺三首》等)以及二人之间大量的酬唱之作。吴国伦甚至这样感慨:“老至稀同调,那能久别君。”[18]可见他也将王同轨引为知己。

从相关文献来看,王同轨的学养根底主要在于秦汉魏晋古文。吴国伦《王行甫集序》中言:“行甫乃自束发抗志欲修其业,以故不矜门第,不席父兄之资,而独屈首诵先秦两汉书,攻为古文辞以自见。”[19]而这一点在他指导王一鸣为学时也表现出来,王一鸣幼孤家贫,王同轨作为长辈,尝在酒间抚其臂安慰说:“若无苦贫,若闻有秦汉魏晋之文乎?其用闳以畅,其旨穆以深,盖能诎贫贱富贵之细,而申道义精神之大,子盍图之?”[20]。同轨中年以后,筑“苍苍阁”,读书其中,此时为学更尚博雅。如吴国伦言其“咀万汇之菁华,搜五方之逸典”[21],王一鸣亦言其“崛起登坛,靡所不攻”,这也使得他对于国家典章、地方掌故一类的内容颇为熟悉。李腾芳所作敕词中就说他“文学议论世其前人,典章宪度博通今世”[22];《黄冈县志》也评价他“高才博学”“以博奥闻世”[23],因此晚年才有资格与吕元音同修《(万历)黄冈县志》,书成,所得评价甚高,可见他亦颇有史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