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谦宜评点《昌黎先生诗集注》

二、张谦宜评点《昌黎先生诗集注》

张谦宜(1649—1731年)[5],号稚松,清代莱州府人,康熙丙戌进士、山左著名诗人,《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四《斋诗选二卷》条下有“其诗出入于香山、剑南之间”[6]的评价。严有禧等《乾隆莱州府志》说:“少年落拓,以诗名。中年折节,读程朱书,有心得,旋举于乡。暮年成进士,不仕,闭户读书,终身不辍。所著有《四书广注》《质言》《疏义》三种、《尚书说略》、《古文丛话》诸书,年八十三卒。”[7]张谦宜著作颇丰,今可见者有《斋诗选》《四书广注》《斋论文》《斋诗谈》等,后二者曾以“家学堂遗书”之名刊行,程盛行在《家学堂遗书二种序》中称赞说“独出手眼,有不可磨灭之识者”。[8]

张谦宜评点所用底本为康熙秀野草堂刊本《昌黎先生诗集注》,此书第一册封面左下角有“别裁伪体亲风雅”朱文藏章,未知何人所钤。每卷首页有阴文“谦”、阳文“宜”印章各一方。卷十一末有张谦宜本人及“仲文”跋语各一,张氏跋语说:

康熙癸巳闰五月十八日读毕,时小暑后三日,寓居水泉精舍,稚松年六十五矣。

由此跋可知,此本批点完成于他六十五岁时。张氏在批点中共评论诗作近六十首,成于六十二岁之前的《斋论诗》评论韩诗则仅六条,两相比较,此本中评点韩诗的数量明显更多,更富文献价值。

“仲文”本人难以具考,其跋语叙及收藏此书的经过:

邻人于破箱中检得旧书数种,将售与买字纸者,余闻而购之。此诗集尚完整,展而读之,视有“谦”“宜”印章,始知为张稚松前辈旧物,乃叹此书辗转归余手。余虽不善读,而尚可保存之,此书之几于覆瓿,亦幸矣!民国二十二年秋仲文志。

张谦宜不着意于仕宦,“商量驻足无多地,只合随缘静读书”[9],其手迹能免于“覆瓿”,实属不易。

张氏评点所及比较丰富,尤其对韩诗的押韵、诗文旧注及以及诗作的艺术特点进行了点评,具有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