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大学生心理咨询
你对心理咨询有误解吗?
误解1:我的心理没问题,心理咨询与我无关。
其真相是,心理问题如同感冒,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曾或轻或重地存在过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帮助的对象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普通人会遇到一些现实问题,感到困惑或痛苦,个人努力一时又无法排解,就需要心理咨询。
那种认为只有负面情绪累积到“病”的程度才需要咨询的看法是错误的。如果目前出现的问题自己无力解决,又影响工作和生活,就应求助心理咨询。其实,就算非常健康、毫无心理问题,也可以接受“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咨询辅导,如职场生涯规划、亲子关系培养、儿童智力、情商培养等,这可以进一步发挥个人的潜能。
误解2:如果去接受心理咨询的话就代表自己不是健康人了。
其真相是,首先,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精神病是医学概念,与一般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有很大区别。身体不适,我们要休息、锻炼和保健;心理不适同样也要休息、锻炼和保健。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就如同教练和保健师,是人们心灵保健的指导者。
其次,心理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不正常,相反,恰恰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自我认知和生活目标,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完善自我,生活得更幸福,而不是回避或否认问题。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开拓自身,不断突破自我设限,全面而充分地发展。
误解3:去心理咨询要讲出隐私,感觉不安全,也不好意思。
其真相是,咨询师的确会面对来访者的一些隐私,但是专业咨询师在咨询时不会带有任何个人的主观立场和价值判断,而是从来访者的角度出发,为了解决问题而给出建议。同时,咨询师有义务为咨询者保密,也必须遵守保密原则,并且严禁与咨询者之间有咨询业务之外的私人关系。
举两个例子。第一,在街上咨询师看到自己的受咨询者,绝不会主动上前打招呼。第二,专业咨询师可以给咨询者安全感。除了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职业类型,你可以在登记单、初诊卡上填化名、虚构地址或不写工作单位,咨询师都不会介意。可以这么说,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就是一面镜子,来访者面对咨询师就如同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误解4:心理咨询师一定要有叫得响的头衔或者年纪大一些的才好。
著名心理学专家李子勋说过:“不要迷信专家,心理咨询没有什么专家!”这确实反映出心理咨询与一般行业的区别。有教授、博士头衔也未必说明他(她)一定擅长心理咨询,那只说明他(她)在学术上的造诣。
心理咨询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咨询师必须具备专业素质,有一定学历背景,熟知心理学,精力充沛,思想开放,感知敏锐,具有良好的思维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具备助人为乐的人格条件。
误解5:心理咨询就是聊聊天,发泄一下,开导一番,寻求安慰罢了,不算治疗。
其真相是,心理咨询当然也有宣泄、开导、安慰作用,但是上述观点忽视了或没有意识到心理问题是需要专门治疗的,否定了心理咨询的专业性。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这些都是有学理基础的,绝非简单的聊天或者宣泄。
心理咨询有一套完整的操作规程,有专门的测试量表和测试手段,有专门的交谈答问技巧,旨在帮助求助者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求助者自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这也绝非一般的谈话开导所能做到的。
【本章小结】
本章学习了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等。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心理咨询的误解和困惑等。让学生领悟学习心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懂得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工具来评估和鉴别自己或他人的心理健康程度。通过大学生心理发展任务理论,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成长。
【思考题】
1.什么是心理学?
2.大学生评判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3.当前你的心理发展任务有哪些?
4.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我们对心理咨询有哪些误解?
【推荐资源】
崔丽娟,等.心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