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8.1.3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1)心理危机的含义

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而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某一事件是否会成为危机,影响因素有以下3 个。

①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的影响的评价。

②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

③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个体能否从过去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防范,如哭泣、愤怒、向他人倾诉等。由于个体的这3 个影响因素可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相同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构成危机。

2)心理危机的种类

(1)发展性危机

发展性危机是个人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对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如升学危机、性心理危机等,是大学生生命中必要和重大的转折点。

(2)境遇性危机

境遇性危机指突如其来、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心理危机,如交通事故、人质事件、突然的绝症或死亡、自然灾害等。

(3)存在性危机

存在性危机指一些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出现问题而导致的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是伴随重要的人生目的、人生责任和未来发展等内部压力、冲突和焦虑的危机。

3)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

①精神疾病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重要因素。

②人格成长中的挫折与早期经验不良的现状。

③适应困难、交往障碍与自卑。

学习、择业、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烦恼。

⑤情感与性问题带来的心理困扰。

4)心理危机的特征

①突发性。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突如其来的,具有不可控制性。

②紧急性。危机出现如同急性疾病爆发一样具有紧急特征,它需要人们去紧急应对。

③痛苦性。危机在事前事后给人带来的体验都是痛苦的,而且可能涉及人的尊严。

④无助性。危机的降临,人常常觉得无所适从,而且,危机干扰人们未来的计划。

⑤威胁和破坏。由于心理自助能力差、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不完善,危机常常使个体感到无助。

⑥危险性。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5)心理危机的结果

①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②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

③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④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