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 嫉妒心理及其调适
1)对嫉妒心理的认识
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应当团结的人怀有一种冷漠、贬低、排斥或敌视的心理。嫉妒心理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和攀比心理,而其根源在于一个人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于是就会嫉妒他人。
由于大学生有相同的地位,相仿的学历和经历,大学生中或多或少存在嫉妒心理,比如有的人嫉妒别人长得漂亮。从进化心理学上讲,嫉妒是一种本能。因此,嫉妒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如果嫉妒心理严重化或发展到极端,甚至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对嫉妒心理的调适
(1)化嫉妒心为竞争力
嫉妒心理源于别人在某方面强于自己而产生的内心不平衡。要打破这种内心的不平衡,一种理性的做法就是化嫉妒心为进取心和前进的动力。别人比你强,你感到心理不平衡时,内心深处是不想别人比你强,那就将其化作动力,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超越对方。这既无损于他人又有益于自己,是一种奋发努力、缩小差距、力求改善现状、开创未来新局面的奋斗精神。
(2)以积极心态看待自己和他人
首先,应看到嫉妒是一种变相的恭维。因为嫉妒是以曲折的方式认可自己的成功,所以,当被人超越时,不必对超越者愤愤不平。其次,主动与他人交流,帮助他人。受到他人嫉妒时,被嫉妒者往往轻蔑、厌烦、回避对方,其实,不妨主动找对方谈谈心,诚恳地指出对方的优势和不足,用真诚和友善解其困惑,乐于助人,诚恳地为对方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提供有益的信息乃至一些具体的帮助,这样对方对你会多一分了解并且会对你产生一种感激之情。
(3)充实自己的生活
哲学家培根曾说:“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它的只能是闲人,每一个埋头于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如果能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增强自信,便不会嫉妒他人。比如,同桌口才好,非常惹人喜爱,在这方面你的确自愧不如,但是你不妨多想想自己的诚实守信,常常赢得同学持久的喜爱和欢迎,这样心理就会平衡。此外,经常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境界、壮大事业、实现理想。只有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兴趣,才能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成就事业,享有美好人生。
【本章小结】
本章学习了人际交往理论、意义和特点,帮助大学生了解人际吸引和困惑、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从而学会对人际交往的各种心理障碍进行合理调试。
【思考题】
1.人际交往的理论研究有哪些?
2.人际交往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调适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推荐资源】
胡邓.人际交往从心开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常春娣,张燕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