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
掌握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一定量交往技能,并不表明就可以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效果,要想在交往中游刃有余,还必须掌握交往技巧和艺术。所谓交往艺术,关键是要注意把握交往的“度”,包括交往的广度、深度、频率以及语言、行为的分寸等。
1)掌握人际交往的语言艺术
人的社会化有两个基本目的:语言社会化和角色社会化。其中,语言社会化是重要的目标,也是其他一切社会化的基础。按照符号相互作用论者G.H.Mead 的观点,语言是个人超越自我、联系社会、使自己成为整体社会中一个自然部分的桥梁。而角色社会化是个体获得社会角色、了解角色期望并最终融入社会的重要一步,关系到个体能否真正过渡成为社会人。语言的获得与发展和社会角色的获得与扮演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往。可见语言及语言艺术,对人际交往与人的社会化何其重要。所谓语言艺术主要指把握说和听的分寸。关于“说”,首先,要学会说在该说时,止在该止处,这叫适时。可有的人在社交场上该说时不说,他们见面时不及时问候,分手时不及时告别,失礼时不及时道歉,对请教不及时解答,对求助不及时答复……反之,有的人该止时不止,他们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唠唠叨叨诉说自己的不幸,在别人悲伤忧愁时嘻嘻哈哈开玩笑,在主人心绪不安时仍滔滔不绝地发表宏论,在长辈家里乐不可支地大谈“马路新闻”。请设想一下,假如你在社交中遇到上面这种人,你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呢?其次,要适量。即说话时声音大小适量。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音量宜大一点,私人拜访交谈音量宜适中,如果是密友、恋人间的交谈,小声则可以表现亲密无间、情意绵绵的特殊关系,给人一种亲切感。这些都是在社交场合与人交谈应该掌握的技巧。再次,要言简意赅,要注意尽量用简单、明白、清楚的语言表达思想,不要绕来绕去,含糊其词,以免引起误解。最后,赞扬和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措辞,赞扬别人要恰如其分,批评别人也要尽量用婉转的语气,要多赞美别人,多认可和欣赏别人,而不是挑剔和讥讽别人。关于“听”,总的原则是,听对方讲话时,要把握好自己的配角位置,处处表现出对对方的耐心与尊重。具体来说,首先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谈话或抢对方的话题。其次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而不是夸夸其谈,自我陶醉,置谈话者的感受而不顾。最后要特别注意配合对方的谈话,作出积极的反应,时而点头微笑,态度和蔼,而不是要么艳若桃花,让谈话者感觉你浅薄,要么冷若冰霜,让别人感觉对牛弹琴。
2)要注意和讲究交往的频率
所谓交往的频率主要指交往的次数和在一起的时间长短。中国有句古话“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一种神交更是一种境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时空阻隔对人际交往有较大的影响,我们也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和远方的朋友加强联系,以免友情中断。很多大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进入大学后,刚开始通过电话、微信或QQ 和中学同学联系较多。慢慢地,由于加强了与身边同学、朋友的交往,与中学同学就越来越疏远,甚至基本的联系也中断了,这个时间一般在大学二年级前后。其实,中学同学之间的友情非常纯洁,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一直保持适当且适度的联系,让这种交往和友谊伴随我们终生。如能做到这一点,你会觉得这份情谊十分温暖。另外,对于身边的朋友,即使是好朋友,在交往时也不要时时刻刻在一起,这样既影响彼此的正常生活,同时还会减弱彼此之间的新鲜感,增加出现摩擦和发生矛盾的概率,对彼此的友谊反而是不利的。
3)交往的广度和深度要适当
大学里常常会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整天忙忙碌碌,校园里、校园外都能见到他们穿梭的身影。恰恰有时在课堂上,他们该出现时,却找不到他们,这群校园“大忙人”用大量时间忙于交往,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投入不够,少数人考试时甚至作弊。相反,也有一部分学生整天把自己封闭在三点一线之间,起码的正常交往都不参与,与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人际交往艺术的角度看,这两种情况都是不正常的。交往的广度既不能太广也不能太窄,太广则容易滥交,既影响交往质量,又会浪费太多精力,影响学习;太窄又有可能错过许多可交的朋友,使自己眼界狭窄,气量狭小,经常会陷于狭小的人际圈子不能自拔。另外,在交往的深度方面也要注意适当,有的值得深交,有的则只能浅交甚至拒交,不能一味泛泛而交,也不可能跟任何人成为知心朋友。决定交往深度的主要因素是志同道合,包括共同的理想、追求、志趣和共同的道德水准、人格修养等。相同的理想、志趣会使两个性格迥异的人成为莫逆之交。当然,也应该辩证地看待交往的深度和广度这一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一定要考虑交往对象的个体差异。
4)体态语言的恰当和行为的规范
微笑和专注的神情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任性和鲁莽总会让别人不舒服甚至尴尬、反感。要记住,别人(除非是自己的挚爱亲朋)没有义务承受你的负面情绪,任何人都希望别人带给自己快乐。你任性一次、两次别人可能忍受,多几次别人就会疏远你。俗语说“惹不起,躲得起”恐怕就是这个意思吧。与别人交谈时眼光不要游移不定,不要左顾右盼,也不要死盯着对方的眼睛,要与对方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自然状态。关于体态语言主要表现在:站立时不要总是晃动自己的身子,或者让别人感到你的手无处可放;坐着时一般不要跷二郎腿;握手、礼节性点头要注意适当,不能太傲慢,也不能太媚态,要尽量保持真实的自我,不要让别人畏惧也不要让别人看不起,要让别人感觉到你自然真实且富有教养。
5)一定要尊重别人的隐私
所谓隐私,就是别人不愿告人或者不愿公开的个人秘密。尊重他人的隐私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这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严重者还会触犯法律。作为大学生,应该比一般人做得更好才对。即使最亲密的朋友之间也应该有各自的私密空间,不要以为朋友不愿意或不彻底告诉你的隐私就是对你不信任、不义气,在法制逐渐完善的今天,这种观点已十分错误。生活中,有的人总以打听或背后宣扬别人的隐私为乐,显然这是没有教养也不懂法的表现,这种人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最终只能是令人讨厌的孤独者。
附:心理测试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指导语:这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共28 个问题,在每个问题上,选“是”的画“√”,选“非”的画“×”。请认真完成,然后看后面的评分办法和对测验结果作出的解释。
【问卷】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 )
2.和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 )
3.过分羡慕和妒忌别人。( )
4.与异性交往太少。( )
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 )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
7.常伤害别人。( )
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 )
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
10.极易受窘。( )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
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 )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自在。( )
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 )
15.总尽力使别人赏识自己。( )
16.暗自思慕异性。( )
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
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 )
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讨厌。( )
20.瞧不起异性。( )
21.不能专注地倾听。( )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倾听。( )
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 )
24.被异性瞧不起。( )
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和看法。( )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
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 )
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 )
{评分标准}
画“√”得1 分,画“×”得0 分。
【测试结果的解释与辅导】
如果你得到的总分为0~8 分,说明你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你善于交谈,性格比较开朗,主动关心别人,你对周围的朋友都比较好,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他们都喜欢你,你们相处得不错。而且,你能够从与朋友相处中得到许多乐趣。你的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丰富多彩的,你与异性朋友也相处得很好。一句话,你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你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获得许多人的好感与赞同。
如果你得到的总分为9~14 分,说明你与朋友相处一定程度存在困扰。你的人缘很一般。换句话说,你和朋友的关系并不牢靠,时好时坏,经常处在一种起伏波动的状态之中。
如果你得到的总分为15~28 分,说明你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超过20 分,则你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你可能不善于交谈,也可能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不开朗,或者有明显的自高自大、讨人嫌的行为。
Ⅰ 题目 1 5 9 13 17 21 25 小计:
Ⅱ 题目 2 6 10 14 18 22 26 小计:
Ⅲ 题目 3 7 11 15 19 23 27 小计:
Ⅳ 题目 4 8 12 16 20 24 28 小计:
画“√”得1 分,画“×”得0 分。
下面,根据各小栏中的得分,具体说明受测者与朋友相处的困扰行为及其纠正方法。
记分表Ⅰ栏中小计分数,显示出受测者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
如果得分为6 分以上,说明受测者不善于交谈,只有在非常需要的情况下才同别人交谈,总难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是愉快的还是烦恼的。受测者不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往往无法专心听别人说话或只对单独的话题感兴趣。
如果得分为3~5 分,说明受测者的交谈能力一般,能够诉说自己的感受,但不能讲得条理清晰。如果受测者与对方不太熟悉,开始时往往表现得比较拘谨或沉默,不太愿意与对方交谈。但这种状况一般不会持续太久。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受测者可能主动与人搭话,这方面的困扰也就会随之减轻或消除。
如果得分为0~2 分,说明受测者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和技巧,善于利用恰当的说话方式来交流思想感情,因而在与别人建立友情方面,往往更容易成功。
记分表Ⅱ栏中小计分数,显示出受测者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
如果得分为6 分以上,说明受测者在社交活动与交友方面存在严重的行为困扰。例如,在正常的集体活动与社交场合,比大多数同伴更为拘谨;在有陌生人或老师在场时,往往感到更加紧张;往往过多考虑自己的形象而使自己处于越来越被动和孤立的境地。
如果得分为3~5 分,说明受测者在社交与交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扰。受测者不喜欢一个人待着,需要和朋友在一起,但又不善于创造条件并积极主动地寻找知心朋友。
如果得分为0~2 分,说明受测者对人较为真诚热情,不存在人际交往困扰。
记分表Ⅲ栏中小计分数,显示出受测者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
如果得分为6 分以上,说明受测者缺乏待人接物的机智与技巧。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受测者也许有意无意地伤害别人,或者过分羡慕别人以致在内心嫉妒别人。因此,可能被人冷漠、排斥甚至愚弄。
如果得分为3~5 分,说明受测者是个多侧面的人,也许是一个比较圆滑的人。对待不同人,受测者有不同态度,而不同人对受测者也有不同评价。受测者讨厌某人或者被某人讨厌,但却非常喜欢一个人或者被另一个人喜欢。受测者的朋友关系一些方面是和谐的、良好的,一些方面却是紧张的、恶劣的。因此,受测者的情绪很不稳定,内心极不平衡,常常处于矛盾状态中。
如果得分为0~2 分,说明受测者较尊重别人,敢于承担责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受测者常常以真诚、宽容、责任心强等个性特点,获得众人的好感与赞赏。
记分表Ⅳ栏中小计分数,显示出受测者同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
如果得分为5 分以上,说明受测者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困扰。也许受测者对异性存有过分的思慕,或者对异性持有偏见。这两种态度都失之偏颇。也许因不知如何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分寸而陷入困扰之中。
如果得分为3~4 分,说明受测者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行为困扰程度一般。有时受测者可能觉得与异性同学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有时又可能觉得这种交往似乎是一种负担,不知道如何与异性交往最适宜。
如果得分为0~2 分,说明受测者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受测者对异性同学持公正的态度,能大方自然地与他们交往,并且在与异性朋友交往中得到了许多从同性朋友那里得不到的东西。受测者可能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人。无论是同性朋友还是异性朋友,多数人都比较喜欢和赞赏受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