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大学生恋爱的影响因素

5.1.4 大学生恋爱的影响因素

1)生理因素

青春期性意识和性冲动出现是大学生爱情产生的生理因素。我国大学生的年龄普遍集中在18~25 岁,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发育成熟的关键期。由于性器官和第二性征逐渐发育成熟,性意识觉醒和性冲动出现致使许多大学生为此感到不安与羞涩。这时,大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会出现较大变化,他们开始关注异性,对异性的态度逐渐由当初的疏远转变为亲近。

2)心理因素

(1)爱的需求

大学生不再像儿童时那样满足于血缘带来的亲近,他们有着强烈的爱的需求,这种需求将大学生引向恋爱,他们需要一个可以相互吐露心声的亲密知己。因此,对亲密关系的追求把孤单结合成人类的情爱。这是极其自然的事。在恋爱中,人的两种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时得到满足,一种是无条件被人接纳的需求,另一种是在他人心中占据首要地位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寻求爱与归属的需要,而爱情可以满足这种需要。

(2)认同需求

大学生需要获得自我肯定和他人认同。爱情可以使他们获得学识、人品、能力、志趣、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认同与肯定。由于认同在爱情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爱情双方的差异才得以被理解和包容。认同不断深入的过程也是两人感情不断深化的过程,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自我肯定和他人认同。

(3)环境因素

中学相比,大学校园相对宽松自由。大学生学习强度相对较低,对课余时间的支配有较大自主权。对于大学生的恋爱行为,老师家长和学校所持的态度也比较宽容,大学生在异性之间的接触也不再像中学时期那样引起周围同学广泛关注。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为大学生自由地释放心中的感情创造了条件。从社会大环境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爱情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观念的变化使人们对大学生谈恋爱更加宽容和理解,大学生谈恋爱这一现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