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 情绪的功能

6.1.4 情绪的功能

情绪具有以下五大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和保健功能。

1)适应功能

个体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有多种适应方式。情绪是个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如动物遇到危险时产生怕的呼救就是动物求生的一种手段。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情绪能够帮助有机体做出与环境相适宜的行为反应,从而有利于个体生存和发展。出生时,婴儿还不具备独立的维持生存的能力,也不具备言语交际能力,这时主要通过情绪表情来传递信息,与成人进行交流。成人正通过婴儿的情绪反应来获知和满足他们的需要,如婴儿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需求,当饿的时候,会用哭来表达。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丰富和发展,许多具有适应意义的表情动作获得了新的社会性功能,成为一种交际手段,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例如,用微笑表示友好,通过移情维护人际关系,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对方的情绪状况以便采取适当的对策,等等。人们通过情绪,了解自身和他人的处境与状况,以适应社会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2)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情绪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能够激发和维持个体的行为,并影响行为的效率。一方面,情绪具有重要的学习动机功能。兴趣和好奇心等强烈的学业情绪能够激励学习者的积极学习行为,获得最佳的学业成就。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另一方面,情绪更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动机。人们在对自己或他人进行道德评价时产生的、影响道德行为产生或改变的复合情绪,被称为道德情绪。例如,羞耻、内疚、尴尬和自豪等自我意识情绪以及愤怒、蔑视、厌恶、钦佩、感激和移情等他人指向情绪。这些道德情绪能够提供道德行为的动机力量,既能够激发良好的道德行为,又可以阻止不良的道德行为。众多研究表明,真正的自豪、移情和感激能够激发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内疚和羞耻与青少年犯罪以及吸毒和酗酒等不良行为等存在显著负相关,更容易激发个体的补偿行为。当然,愤怒容易激发个体的攻击行为。因此,人们应学会适当调控愤怒等消极情绪,以免遭受“冲动的惩罚”。

3)组织功能

情绪具有组织作用,会对注意、记忆和决策等其他心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说,正性情绪起协调组织作用,而负性情绪起破坏、瓦解或阻断作用。研究发现,不管是情绪性刺激还是个体的情绪性状态都会对注意产生一定影响。情绪不仅会影响记忆的准确性,如负性情绪可以提高人们记忆的准确性,减少错误记忆的可能性,而且会影响记忆的内容;负性情绪可以提高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的成绩,但会降低言语工作记忆任务的成绩;正性情绪可以提高言语工作记忆任务的成绩,但会降低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的成绩。决策者的预期后悔或预期失望等预期情绪以及决策时体验到的预支情绪和偶然情绪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认知评估和决策行为。

4)信号功能

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通过情绪外部表现信息传递,我们可以知道他人正在进行的行为及其原因,也可以知道我们在相同情境下如何反应。同样,尽管他人可能并没有经历我们某种情绪产生的诱发事件,但他们可以根据我们的情绪外部表现成分体验我们感受到的情绪。这种情绪的沟通功能是通过情绪体验与外部表现之间的硬联系实现的。如实验中,观看快速呈现的愤怒和高兴人脸图片,被试自身产生了对应图片表情的面部肌肉反应。与观看愤怒人脸图片相比,观看高兴人脸图片时被试的颧大肌(在个体微笑时活动)活动明显。当观看愤怒人脸图片时,被试的皱眉肌活动显著提升,而观看高兴人脸图片时,被试的皱眉肌活动显著降低。

5)保健功能

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和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作用,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引起的生理变化影响健康。

首先,积极、良好、乐观的情绪有利于人的健康和长寿,我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当处于良好的情绪时,我们就会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积极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自动调节机能处于最佳状态,这既有利于身体健康,又有利于促进人的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发展。长寿者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乐观情绪。

其次,不良情绪会危害身心健康,甚至导致躯体疾病。不良情绪主要包括两种情绪体现形式,一是持久性消极情绪,指引起悲、忧、恐、惊、怒等消极情绪的因素消失后仍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沉浸在消极状态中不能自拔;二是过度的情绪反应,指情绪反应过分强烈并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如狂喜、暴怒、悲痛欲绝、激动不已等。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证明,不良情绪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一方面,这种情绪出现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另一方面,人体生理机能会紊乱,从而患各种躯体疾病。严重的负性情绪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