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思想
我们所说的“三成思想”是指以学校为活动基地,以教师为活动主导、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来实施的教师陪伴学生成长、协调学生成人、帮助学生成才的各类教育教学形式、活动的总的指导思想,概括地说就是“陪伴成长 协调成人 帮助成才”。
何为成长、成人、成才?三者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
成长侧重个体的发展性,是个体不断完善人格尊严、发展健康自我观念实现个性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体为了更好地生存、通过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不断实现社会化的过程。[7]成长肯定了人的发展潜能,承认了发展的动态性和规律性;成人体现着人的共性,侧重普遍要求。任何个体都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继承性和创造性、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人只有经过一定的教育才能成其为人。成人标志着一个人以自立、自主、自信的完整姿态进入社会;[8]成才是指成为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准的人,或成为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有较强优势,已经做出或正在创造较为突出成就的人。[9]其中,成人、成长是成才的基础,成才是成长、成人的目标。“成人是根本和方向,体现着人的共性,侧重普遍要求;成长侧重个体的发展性,体现成人和成才的伸缩性、长期性和阶段性;成才是成人的外在表现和关键,体现着人的差异性,侧重价值性与区别对待” [10]人人皆能成才,但成才有先后、阶段、大小之分。只有适应社会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现实条件,才有可能充分成才。学校之所以强调“三成思想”,是因为它有着颇为重要的实施背景和非常广阔的实施前景,既符合国家教育总的方针和要求也符合我校德育治校的发展之路,对前期的德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效果,应该成为我校教师工作的生命线。
首先,成长、成人、成才是国家对人才的阶段性培养目标的体现,是课改不断深入的必然要求,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教育部于2003年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10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国家需要,教育部于2017年又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深化的教育理念,为广大中小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其次,成长、成人、成才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体现,寄托了国家和民族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要坚定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促进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接班人迫在眉睫。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先手棋。[11]育人为主、德育为先。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责任和殷切期许。
为适应成长、成人、成才三者存在的辩证统一关系和它们在人才培养上的动态性、科学性,我校开始实践“陪伴成长、协调成人、帮助成才”的“三成思想”。
具体来说,陪伴成长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时间上陪同学生、在心理上靠近学生,以“共同遭遇者”[12]的角色进入学生。想学生所想、感学生所感,用爱和时间来陪伴学生,尊重学生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性和差异性,开发学生的特色发展潜能。联系我校教育教学实际,要把陪伴学生成长落实在工作中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继续实行班主任跟班制度,保障师生相处时间的充裕度。教育是以心换心的慢工程,教师除了用心用情没有别的捷径可行;二、继续实行假期家访制度,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尽可能多的了解;三、继续推进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建设工程,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陪伴学生既需要在广度上普适性地陪伴多数人,更需要在个体上针对性地陪伴需要者,那些特殊学生更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注和陪伴;四、注重家校联系,及时和家长沟通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干预及时解决。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又冲动,很多问题因为家长或老师发现不及时,孩子觉得遭到忽视或不公平对待而越加严重。一段贴心的谈话,一个安慰、鼓励的眼神或动作,只要及时给予,就能避免很多大麻烦甚或悲剧的产生。
陪伴成人是教职员工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性要求,是其他一切工作的时间保障,是协调成人和帮助成才的基础。协调成人是指学校协调人力、关系、信息、金融、形象和物质等多种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以多种活动为载体,确保学生通过教育养成自立、自主、自信品性的全员德育的做法。
具体来说,学校要继续落实以下四方面工作以确保学生得以顺利、快乐的成人:
一是一如既往、努力做好德育的“四大品牌”,以四大品牌的丰富内容来涵养学生,四大品牌包括:绿卡制度、晨训活动、寝室民主生活会、三心教育;二是继续开展学校的特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来发展学生,具体包括:校园文化节、体艺节、心理健康周、成人仪式等活动;三是发挥主题班会的阵地作用,以特色主题班会来提升学生。各年级、各班主任要根据年级和班级实际,在恰当时候选取合适主题开展特色德育教育活动;四是做好“走出去与请进来”工作,联系社会热点,以社区为基地,开展特色活动。邀请相关学科专家,举办专业讲座,发展学生学科外延。
协调成人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强调发展学生的共性,是陪伴成长的阶段性目标。帮助成才是指学校教育要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让其各自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要尊重个体差异,以人为中心,因人而异地进行差异性引导。成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我们追求更多的学生成才,但不奢求所有学生成才。要尊重教育客观的内在规律,努力做到陪伴成长、协调成人的基础上,让尽可能多的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成长教育是一个主体主动参与和意识的过程,是人不断规划和设计自身活动的过程,重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成人教育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它将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过程;成才教育伴随着成人教育的发展而发展,重在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可持久发展的职业能力与性格,是成长发展的结果和要求,在成长的过程中具体外化为阶段性的成功。[13]成长、成人、成才既是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而陪伴学生成长、协调学生成人、帮助学生成才则是我们工作的最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
总的来说,“陪伴成长 协调成人 帮助成才”是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突出人才培养亮点和特色的新尝试,对转变教育观念与贯彻落实教育目的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必须成为教职工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