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们的行动
(一)建立评价组织机构和相关物品的准备
建立四个层次的评价组织机构:一是学校评价委员会。对年级评定小组送交的评价结果进行审核,并及时对投诉问题给出答复。二是年级评价工作小组,负责审核本年级评价结果。三是班级审查小组,负责本班评价结果的公示。四是班级评价委员会,这是评价的核心单元,负责每位学生学业成绩和每天表现情况的记录、收集和统计。
建立评价信息档案: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名为“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袋”的文件袋,用于材料的装档。“信息袋”的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成长袋”;《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课堂表现手册》和若干的表现记录等。这些材料构成了学生评价信息档案的主要内容。
(二)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所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局限于学生自身素质的自评,还需要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多元化、全方位的他评。
学生自评:每个学生写出100~150字的本月情况的基本描述,在学习小组内宣讲,然后在自评栏内打出等级。
同学互评:6人一小组,由组内的其他5名同学完成对该同学的评价,如果组内有3名同学在同一维度上给出的评价都是A等,那么该生互评这个维度即是A等。评价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教师评价: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和“成长袋”中的材料,参考学生自我评价结果、互评结果、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提供的信息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价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分项总评:根据前三项评价等级的结果,得出5项总评成绩,又根据5项总评结果得出每个维度的总评成绩。
每个学月评价一次,每期4次,最后期末评价一次,三年毕业时总评一次。
(三)开展系列的精品活动是评价的基准点,实现与综合素质评价有机对接
综合素质评价是从6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那么怎样才能真正体现评价彻底打破以往以学业成绩为唯一尺度的局面,真正从全面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与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呢?
我们按照德、智、体、美、劳兼顾,行为与心理协同,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思路,架构起多维、主体的育人环境。特推出以下精品活动与综合素质评价6个维度相结合:系列主题班会——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维度;魅力体艺节——实践与创新、交流与合作维度;活力心理健康教育——运动与健康维度;自主管理德育体系——合作与交流,审美与表现维度;社会实践创新——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维度。
通过这些活动与6个维度评价对接,让活动作为评价的依据之一,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丰富的材料,学生就不再是生硬的、死板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鲜活的,生动的,实在的。
(四)收集整理好素材是评价工作的核心
班级评价委员会的成员、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搜集整理好关键性表现材料。包括:班级日志、学生日常考勤记录、考试成绩、关键性作品,作业、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的有关记录;关键性的评语等。每天都应装入“信息袋”中,防止弄虚作假,丢失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