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德育课程化,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张晓晓
1983年6月17日,魏永康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的一个贫苦家庭。2岁时,他已经能认出甚至写出140个物品的名称。13岁,正常的小孩要考中学,而魏永康却是去上大学。那一年,他考出602分的高分,轰动了整个华容县。从当年那篇报道《13岁少年考上湘大》配的图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
四年过去了,当魏永康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时候,他又成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一名硕博连读生。2003年,魏永康读完全部硕士课程,还没有来得及拿到硕士学位时,他被勒令退学了。据央视《新闻调查》报道,是因为“生活不能自理、缺乏交流、知识结构不合理”而被劝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如何处理德育与智育德关系?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九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现实中德育的位置仍然比较尴尬,在某些地方依旧存在因为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当今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者“人”为第一,“才”为第二,要先成人再成才,不成人,宁无才。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弥补。”说到底,一个人,一切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的失败,都是做人的失败。
20世纪前期,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说: “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 需要生活的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这句话精辟地阐释了生活是德育的基础,德育的整个存在和本质都是生活所规定。从本质上讲, 德育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才能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基于此,我校尝试实施生活德育课程化修炼,把德育真正渗透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修炼德行,让学生全面、自主、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有教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