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教学促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落实到教育上,他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内容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重点话题。从公平和质量的关系看,“公平”是底线和前提,不仅要解决好人人“有学上”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好“上好学”的问题,“质量”则是实现公平的保证,只有人人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的公平。因此,学校发展教育一定要树立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教育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有让人生出彩的机会,有实现抱负和梦想的机会。
学校党委牵头,多渠道提高师资水平。一是鼓励教师研读考纲,做高考题,研究高考题;二是充分发挥青蓝结对、汇报课、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党员优质课等各种类型课堂实施大练兵;三是技能大赛、三课型研究、教师三年发展规划等平台的带动作用,促进教师互助互进、用心专研,亮出风采。在綦江区“拥抱新时代 践行新思想 实现新作为”人生规划大赛中,我校赵林老师斩获事业规划组一等奖第一名。在第三届普通高中教师高考试题解答暨高考考纲解读竞赛中,34人获一等奖,31人获二等奖。刘霞、杨念和杨锐3位教师获得重庆市赛课一等奖,王华艳老师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
学校坚持教学批评制度,引导激活教师改革精神。该制度坚持“实事求是、坦率诚恳、兼顾整体、正视差异、导向激励、讲究方法”原则,客观公正评价教师研究课。通过建立执行教学批评制度,学校构建起了“教研活动有研头,教师教学有奔头,新老教师一起成长”的良好局面;开展了寻找包括勤奋刻苦型、减负增效型、倾情育人型、科研创新型、任劳任怨型、家庭和谐型等六种类型的“最美老师”的评选激励活动,“人人美好、个个美丽”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
筑牢一个根基——教师专业根基,用专业促进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就是教师。一个人一生遇到一个好老师,这是一个人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一些好老师,这是这个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这是这个民族发展的根本依靠、未来依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师的健康成长。
一是狠抓教师专业发展,借助新课改、新高考的契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观摩学习。落实“名校孵化名校”工作,加强与重庆南开中学的合作,已派110名党员老师到南开中学跟班学习。邀请到全国名师王君,市教科院李常明院长、重庆南开中学校长田祥平、重庆南开中学副校长肖力等来校做专题讲座,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主动邀请区教科所专家到校指导,提高了老师们的教科研意识。成立王小鸥名师工作室綦江实验中学发展小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是组织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答辩,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加速,我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教研组、学科教师三年发展规划及现场答辩,促进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实现学校内涵发展。
三是启动名师工程,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方针,把立德树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社会对名师越来越渴望。学校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通过各类评比表彰,树典型,立标杆,利用各种渠道打造名师,有力激发了教师敬业爱岗爱校的热情。我校柯世民老师被推选为全国教育部“双名工程”首批领航名师(全重庆市仅四人)。
四是认真开展教职工读书学习活动,学校每学期给每位教职工配发了《50个课堂管理的细节》《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让教育有温度》等书籍。每学年为每名教职工订阅价值两百元的教育教学类报纸杂志,让老师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教职工终身学习搭建平台,展现阅读风采,共收集教职工心得体会200多篇。
五是认真落实班主任周日的经验交流,进一步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及时的总结和推广班级管理经验,从而促进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涌现出了以市优秀班主任冯弋,区优秀班主任张晓晓、赵文良、陈玲、冯弋,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陈玲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班主任。
建设一个体系——课程,更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发展教育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途径。要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有让人生出彩的机会,有实现抱负和梦想的机会,要让教育教学的公平和质量落到实处。我校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课改,不断创新,建设课程体系,以质为本,以生为本。
作为走向全国的綦江区第三张名片——“綦江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长者的底气、少年的志气,弯道超车,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破旧立新,摒弃传统教学,颠覆低效课堂,从制约教育尤其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诸多问题出发,揪住问题做“行动研究”,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华丽转身,在推进新课改、打造卓越课堂战略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学校把“主体性、发展性、多样化、可选择”作为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统整学校课程规划和建设的各个要素,建设了实质关联、有质量的“习德启智”课程体系。从结构上分为基础课程、校本课程和定制课程三个层次;从内容上分为“学生核心素养”一个中心、“成长、成人、成才”三个维度、“道德素养、语言素养、人文素养、生活素养、科技与信息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七个素养和课程集群与定制课程四个方面(简称“1+3+7+X”),“实中精神”教育、“三心”教育、异域文化教育、礼仪教育和创意写作、职业规划、生活德育课程化修炼等40个课程集群,以及由学生“点菜”,学校“下单”,学校还开设播音主持、舞蹈、摄影、跆拳道、动漫、机器人等定制课程,真正实现了让每一个学生均有选择的教育。
教学作为“驾辕之马”,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线。学校积极追求高效、智慧的课堂教学目标,全面推行了“一四八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个导学案,四个阶段,八个环节”的操作流程,以问题为载体、以思维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更好地整合课堂,更大程度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更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