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记录袋的实施状况及分析
(一)记录袋没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情况
有些学生虽建立了成长记录袋,但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意义和价值,认为这是一件繁杂而没有实际意义的工作,所以他们大多只是单纯的响应号召,建立一个空袋子应付了事。同时由于缺乏对于收录内容的正确指导,在收录材料时,一心求“多”,认为收录的材料越多就越是完成任务,导致了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臃肿而不实,不仅没能起到记录的作用,反而使后续工作无从入手,难以清晰地了解某一学生在一段时期的成长状况。例如,有的学生在记录袋里只是随意将各种作品纳入,不标注时间,也没有注重分科分类,使得材料内容之间也缺少联系,杂乱无章。另外,某些教师对于成绩较好或者在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其资料收集就较饱满丰富,而对于性格内向或成绩平平的学生则资料收录较少。以上两方面原因使成长记录袋没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各个成长阶段的状态。
(二)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成长记录袋”的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由被动评价者转变为评价主体者,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师生都必须认识到“成长记录袋”是以学生意愿为基础,收集、展示学生优秀作品的平台。但目前在使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时,表现出某些内容不是由学生选择决定,而是由老师说了算,学生被排斥在评价活动之外。部分教师很少让学生自评或同学之间互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结果。
(三)把成长记录袋误作为“成绩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可收集内容应是非常广泛的,比如学习中的点滴进步、生活中优良行为表现,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等,但是目前我们在使用时容易出现记录袋收集的内容非常单一,成长记录袋成了成绩记录袋,单纯记录着学生课业成绩、考试分数、名次等传统的评价材料。这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不能充分表现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进而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四)成长记录袋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虽然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也收集了很多很好的材料,但由于认识不到位,记录袋流于形式,成了一个袋子,缺少了它存在的生命力和价值。学生缺乏与材料交流,没有真正反思收集的意义;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展示,认识不到自己还存在的问题或不足;缺乏与教师的对话,更没有与家长的交流;记录袋中的资料难以到达学生内心深处,不能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综上,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记录袋特有的激励作用,就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发展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