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从统计发展趋势来看,由于管理统计学的兴起,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统计,统计成为研究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技术发展判定的一种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所谓数量方面,主要是反映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的一系列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研究,可以说明所研究现象的规模、水平、发展速度、比例、效益和变化等,揭示现象的本质与统计规律。比如,国民财富与资产、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生产与消费、财政与金融、教育与科技发展状况、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通过对这些基本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认识,达到对整个社会的基本认识。

社会经济统计所研究的数量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1.数量性

统计学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用大量数据描述和分析现象,揭示本质,反映规律,推测发展趋势。

2.总体性

统计学以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作为研究对象,是整体的数量方面,不是少量或个别单位的数量方面,通过对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数量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加以分析综合,来反映现象的数量特征,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例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价情况,应该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多种消费品及服务项目总的价格状况,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消费品或服务项目价格的高低。

3.具体性

统计学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不同于数学研究的纯数量,统计数据不是抽象的数量,是带有一定具体内容的数量。如果离开具体内容,仅是一个抽象的数字。如某人身高170 cm,去掉限定,只剩下170,则是一个没有任何内容的空洞数字,这就不是统计数据。可见,具体性就是指在时间、地点、条件三方面有着明确规定的数量。

4.社会性

统计活动的主体是人,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统计活动又是通过社会实践的方法来实现的,因此,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综上所述,统计学是一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与其他理论科学不同,它不能直接阐明社会经济规律,而只是为从社会现象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中研究经济规律提供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因此,统计学只是认识社会的方法、工具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