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计量是确定和计算总量指标的基础,计量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总量指标所反映的客观现象的准确程度高低。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可分为实物单位、货币单位与劳动单位。
(一)实物单位
实物单位是根据现象的自然属性和物理属性来度量的单位,一般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双重单位与复合单位、标准实物单位等。
1.自然单位
自然单位是人们根据现象的自然属性、特点或习惯而采用的计量单位。例如,人口以“人”为单位,牲畜以“头”为单位,山以“座”为单位。
2.度量衡单位
度量衡单位是按照统一度量衡制度的规定来计量的单位。例如,长度用“尺”“米”“千米”等单位;重量用“克”“千克”“吨”等单位;面积用“平方米”“平方千米”等单位。
3.双重单位与复合单位
双重单位与复合单位是多个单位的结合运用。双重单位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位以相除的形式来度量现象的总量。例如,价格用“元/千克”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等。复合单位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位以相乘的形式来度量现象的总量。例如,运价用“吨·千米”表示等。
4.标准实物单位
标准实物单位是指按照统一的折算标准来计量事物数量的一种实物单位。它主要用于计量存在差异的工业产品和农产品,为了准确地反映其总量,须把各产品按照一定的标准折合成标准品再相加。
【例4-1】 某地区主产中稻、冬小麦、玉米、甘薯、油菜,产量分别为500 万吨、800 万吨、1300 万吨、600 万吨、400 万吨,采用能值法,以中稻为基准,标准产量的折算系数分别为1、0.99、1.04、0.23、1.66。要求:将冬小麦、玉米、甘薯、油菜产量折合成标准产量。
解 折算过程如图4-2 所示。
图4-2 标准实物单位折算过程
采用实物单位度量的指标为实物指标。实物指标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反映总量指标的使用价值和具体内容,满足使用的需要,如粮食够不够吃、房子够不够住等,但其综合性差,不同实物指标不能相加,也不能进行对比。
(二)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是指用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来度量社会财富和劳动成果的一种计量单位,用货币单位度量的总量指标也称价值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工资总额等。
价值指标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性,能将不同使用价值的产品实物量通过“数量×价格=价值”的数学形式,折合成价值量,在价值状态下,不同实物是可以相加、对比的,因此可以衡量不同使用价值产品的总规模和总水平。但是,价值指标不具有实物指标的优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实际统计过程中,价值指标一般与实物指标相结合使用。
(三)劳动单位
劳动单位是指用劳动时间作为计量单位,比如“工时”“工日”。采用劳动单位度量的总量指标为劳动指标。这类指标虽然不多,是适用范围较广。不同单位的劳动指标没有可比性,不能相加,此时的劳动指标只能作为内部使用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