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专门调查

二、专门调查

专门调查是指专项负责某一个项目的调查工作。它是我国统计工作中统计调查的重要组织形式,包括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四种。

(一)普查

普查是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等都是由国家或者地区组织的,适用于特定目的、特定对象,旨在搜集有关国情国力的基本统计数据,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或措施提供依据;主要用来调查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全面的调查报表来收集的资料。

1.普查应遵循的原则

(1)必须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

(2)正确确定调查期限,选择登记时间。为了提高资料的准确性,一般应选择调查对象变动较小和登记、填报较为方便的时间,并尽可能在各普查地区同时进行,力求最短时间完成。

(3)规定统一的调查项目和计量单位。同种普查,各次基本项目应力求一致,以便对历次普查资料进行汇总和对比。

(4)尽可能按一定周期进行,以便研究现象的发展趋势及其规律性。

2.普查的优缺点

普查的优点:由于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全面,可以摸清全部调查对象的相关情况;准确度高,普查所获得的数据为抽样调查或其他调查提供基本依据。

普查的缺点:由于普查涉及面广,调查单位多,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组织工作复杂,因此,普查一般不宜经常使用,只能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且时间间隔较长。例如,逢“0”年份人口普查,逢“3”或“8”年份经济普查,逢“6”年份农业普查等。

(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是实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法,抽样调查的内容将在后文讨论。

(三)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取得统计数据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其目的是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重点调查的关键在于确定重点单位。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单位,这些单位虽然数目不多,但他们的标志值之和很大,或者他们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值总量的比重很大,在总体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对这些单位进行调查的结果,能够反映出整个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因此,当调查任务只要求对总体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而部分重点单位又能集中反映所研究的问题时,便可采用重点调查的方式。例如,要掌握“三废”排放情况,可选择冶金、电力、化工、石油、轻工和纺织等领域的污染“大户”进行调查。

重点调查的优点是投入少,调查速度快,又能及时提供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便于掌握基本情况。缺点是调查取得的数据只能反映总体的基本发展趋势,不能用以推断总体,因而只是一种补充性的调查方法。

重点调查的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另一种是利用定期统计报表经常性地对一些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

(四)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如典型案例。

典型调查关键在于正确地选择典型,应根据调查的目的,在对事物和现象总体情况已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对比研究,从总体上和事物的相互联系中分析现象及其发展趋势,选出典型。典型可分为三种,即先进典型、中间典型和后进典型。当研究目的是探索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或了解一般情况时,应选择中间典型;当研究目的是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时,就应选取先进典型;当研究目的是帮助后进单位总结经验时,就应选择后进典型。

1.典型调查的特点

(1)调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出来的少数具有典型性的单位,便于从典型入手,逐步扩大到认识事物的一般性和普遍性,但易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

(2)典型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总体中的个别或某些单位进行的调查,调查单位少,调查方法可机动灵活,省时省力,提高调查效果。

(3)典型调查有利于深入实际,解剖调查对象。

2.典型调查的作用

通过进行典型调查,可以研究尚未充分发展、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新生事物或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问题;可以弥补全面调查和其他非全面调查的不足;可以分析事物的不同类型,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别和相互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典型资料,结合基本统计数据,估计推算有关数据。

典型调查在很大程度上受人们主观认识的影响,因此,必须同其他调查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避免产生片面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