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组的原则及方法

三、统计分组的原则及方法

(一)统计分组的原则

统计分组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包容性原则,指在一个分组方案中拟定的所有组,能够包容总体的全部单位,不能排斥和遗漏任何一个单位。

(2)互斥性原则,指各组之间界限明确,每个单位均能且只能归到某个组中。

(3)科学性原则,组与组之间差异大,要体现差异性;组内差异小,要体现同质性。

(二)分组标志的选择

分组标志是进行统计分组时划分资料的标准或依据的标志。每一种社会经济现象都有许多标志和特征,统计分组应以什么标志为依据,这就是分组的关键。不同的分组标准,会形成不同的分组结果,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是数据研究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一般来说,分组标志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研究目的,选择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一般以经济理论及其对客观事物的分析为依据,找出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例如,研究企业规模时,反映企业规模的标志有职工人数、固定资产、产值、生产能力等,具体选择什么标志为依据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条件来决定:对于生产技术较先进、技术装备较优良的机械冶金企业,用固定资产、生产能力等标志表示企业规模较合适;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则按职工人数分组。

2.选择能够满足数据研究目的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根据数据研究目的进行分组,对于同一对象,由于数据研究目的不同,就必须选择不同的分组标志。例如,要研究工业企业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应以工业企业计划完成程度作为分组标志;要了解工业企业生产内部结构,应以生产部门作为分组标志;要了解工业企业盈亏情况,应以利润额作为分组标志。

3.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标志

社会经济现象是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时过境迁,过去的分组标志在今天不一定具有现实意义。例如,研究某地生活水平问题时,要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确定,而不能以20 世纪90 年代甚至60 年代的生活水平作为分组标志。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统计部门的许多经济分类及按数量标志进行的分组,因情况变化而相应做了修改。

(三)统计分组的方法

分组标志确定之后,还必须在分组标志变异范围内,划定各相邻组间的性质界限和数量界限。由于分组标志具有不同特征,统计总体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数量标志分组。

1.按品质标志分组

按品质标志分组就是用反映事物属性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采用这种分组方法可以将总体单位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例如,职工按性别、文化程度、技术等级、籍贯等标志分组;企业按经济类型、轻重工业、企业规模等标志分组等。

对于较为复杂的经济现象,如人口按年龄、职业分组,企业按行业、规模分组,由于性质重叠交叉,组与组之间界限比较模糊,不易划分,按品质标志分组有一定的困难。例如,人口按城乡分组,居住形态一般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但因目前还存在某些既具备城市形态又具备乡村形态的城中村,分组时就需慎重考虑。可以参照国家颁布的分类目录,如《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工业部门分类目录和商品分类目录等进行。

2.按数量标志分组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所以,按数量标志分组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按数量标志分组就是用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将总体各单位划分为若干个数量不同的组。例如,居民家庭按家庭人口数分组,企业按人数、产值、产量等标志进行分组。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因此,按数量标志分组,应根据现象内在特点和统计研究的要求,先确定总体在某数量标志的特征下有几种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再研究确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数量界限。例如,人口按年龄分组,男性分为0~6 岁、7~17 岁、18~59 岁、60 岁以上;女性分为0~6 岁、7~17 岁、18~54 岁、55 岁以上。这是由于国家对男女职工规定的退休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此,正确选择决定事物性质差别的数量界限是按数量标志分组的一个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