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数列的种类

二、动态数列的种类

动态数列按照其指标的性质,可以分为绝对数动态序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三种。

(一)绝对数动态数列

绝对数动态数列也称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或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指将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系列绝对数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量不同时期所达到的规模、水平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绝对数动态数列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基本指标,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都是在其基础上派生、演化出来的。

按照绝对数所反映的总量指标的不同时间性质,绝对数动态数列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两种。

1.时期数列

时期数列指由时期指标编制而成的动态数列,在时期数列中,每个指标反映现象在这一时期内最终达到的总量。例如,我国2013—2017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如表8-2所示。预算收入数值组成的就是时期数列,每项数值反映该年从1 月1 日到12 月31 日累计达到的总规模。

表8-2 我国2013—2017 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单位:亿元)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时期数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期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都表示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总量。

(2)时期数列中的各个指标数值是可以相加的。时期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都是在一段时期内现象发展的总数,所以相加之后指标数值就表明现象在更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量。例如,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年中每个月国内生产总值相加的结果,各月份的国内生产总值又是该月每天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

(3)时期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期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都是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累计的结果,所以,一般来说,时期愈长,指标数值就愈大,反之就愈小。

(4)时期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通常都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登记取得的。

2.时点数列

时点数列是指由时点指标编制而成的动态数列。在时点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都是在某一时点(时刻)上所达到的水平。

例如,表8-3 所示的我国2013—2017 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数值所组成的就是时点数列。

表8-3 2013—2017 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 (单位:亿美元)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时点数列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点数列中的每一个指标数值,都表示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时刻)上的数量。

(2)时点数列中的各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由于时点数列中的指标数值反映的都是现象在某一瞬间的数量,几个指标相加后无法说明相加所得的数值属于哪一个时点,这个数值没有实际意义。

(3)时点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的大小和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时点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只是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水平,因此,它的大小与时点间隔的长短没有直接关系。例如,年末的人口数不一定比某月底的人口数大。

(4)时点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通常都是定期(间断)登记取得的。

(二)相对数动态数列

相对数动态数列是指一系列相对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所组成的动态数列。它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 例如,表8-4 所示的2013—2017 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数据组成的就是相对数动态数列。

表8-4 2013—2017 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表8-4 中,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是一个相对数,按时间顺序编成数列,就是一个相对数动态数列,反映了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相对数动态数列比较直观,更能明显地表现现象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性。

相对数动态数列一般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对比派生出的数列。由于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有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之分,两个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对比所形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又可分为:

(1)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而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

(2)由两个时点数列对比而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

(3)由一个时期数列和一个时点数列对比形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

在相对数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都是相对数,对比的基础不同,因而各个指标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三)平均数动态数列

平均数动态数列是由一系列同类平均指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动态数列。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发展过程及其变动趋势。如表8-5 所示,从1981 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变化数值所组成的就是一个平均数动态数列,表明在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人之寿命,有长有短,反映一个国家的总体水平只能用平均指标,每一期的平均指标是在同一时间点上计算得知的,属于静态平均数,将不同时期的平均数按时间顺序排列,就构成了平均数动态数列。

表8-5 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单位:岁)

续表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 岁,比2000 年的71.40 岁提高3.43 岁。分性别来看,男性为72.38岁,比2000 年提高2.75 岁;女性为77.37岁,比2000年提高4.04岁。男女平均预期寿命之差与十年前相比,由3.70岁扩大到4.99岁,其中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提高速度快于男性,并且两者之差也在进一步扩大。这与世界其他国家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