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指数的种类

二、统计指数的种类

(一)按所研究对象的分类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总指数和类指数

1.个体指数

个体指数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中单项事物变动情况的相对数。例如,用指数的方法研究个体商品的销售量变化、价格变化,以及个别产品的单位成本变化等。常用的个体指数有个体数量指数、个体物价指数和个体单位成本指数。

(1)个体数量指数。

指数通常用K 表示,个体指数通常用小写k表示,数量用q表示,个体数量指数表示为kq。基期数量用q0 表示,报告期数量用q1 表示,则kq 用公式表示为:

(2)个体物价指数。

价格通常用p表示,基期价格用p0 表示,报告期价格用p1 表示,个体物价指数一般用kp 表示,用公式表示为:

(3)个体单位成本指数。

个体单位成本用z 表示,基期成本用z0 表示,报告期成本用z1 表示,个体单位成本指数用kz 表示,用公式表示为:

价格和单位成本都属于相对数,因此个体单位成本指数在性质上和个体物价指数是相同的。

【例10-1】 某商店三种商品甲、乙、丙销售量和销售价格资料如表10-1 所示。

表10-1 某商店商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资料

要求:三种商品的个体销售量指数与个体价格指数。

解 三种商品的个体销售量指数计算如下:

从计算结果来看,甲和乙的销售量在报告期和在基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0% 和5%,丙则下降了10%。

三种商品的个体价格指数计算如下:

甲商品和丙商品的价格在报告期和在基期相比分别增长了33.33% 和20%,乙则下降了16.67%。

2.总指数

总指数是反映复杂总体的综合变动情况的动态相对数,表明多种不同产品(或商品)的数量、价格、成本等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比较。如果例10-1 中要计算该商店的销售量指数,就必须将该商店内的所有商品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以说明总的变化情况,该商店的销售量指数就是总指数。

3.类指数

除了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之外,还有一种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指数,称为类指数,它是将指数法和统计分组法结合运用而产生的一种指数,是用来说明总体中某一类或某一组现象变动的相对数。例如,零售物价指数分为食品类物价指数、衣着类物价指数、日用品类物价指数等。

(二)按所研究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一个复杂总体的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一个数量指标和一个质量指标,也就是说,分析一个总量指标的变动要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分别考察。

1.数量指标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是反映数量变动情况的相对数,数量指标一般都是绝对数,如产量(销量)指数、职工人数指数、货运量指数等。

2.质量指标指数

质量指标指数是反映质量指标变动情况的相对数,质量指标一般都是相对数,如价格指数、平均工资指数、单位成本指数等。

(三)按计算过程中对比时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1.定基指数

凡是以某一固定时期作为基期的指数称为定基指数。定基指数反映现象总体的长期变化及动态发展过程。

2.环比指数

凡是以前一期作为基期的指数称为环比指数。环比指数反映现象总体逐期变化的情况。

(四)按所反映现象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1.动态指数

由两个不同时期的经济现象变量值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数称为动态指数。它反映的是同类现象在不同时间发展变化的情况。

2.静态指数

静态指数是指同一时间条件下,不同空间的同一经济变量的不同数值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数。此外,同一空间范围内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相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数也称为静态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