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数列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一、动态数列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社会经济现象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展变化的,将在不同时间观察记录的,以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的指标数值按时间(如按年、季、月、日等)先后顺序编排所形成的数列,称为动态数列或时间数列,又称时间序列。例如,将我国2013—2017 年粮食产量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就是一个动态数列,如表8-1 所示。

表8-1 我国2013—2017 年粮食产量 (单位:万吨)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由表8-1 可看出,动态数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被研究现象所属的时间,可以是年份、季度、月份或其他任何时间,称时间要素(常用t 表示);二是现象在各个时间的发展水平,亦称动态水平,即统计指标在特定时间的具体指标值,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也称数据要素(常用a 表示),一般数学表达式为:

因此,动态数列可以理解为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函数,即at= f(t)。

动态数列的特征有:

第一,数列是按一定方式搜集的一系列数据;

第二,数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第三,数列中的观察值具有差异性;

第四,数列中的数据不能有遗漏,具有连续性。

动态数列是研究和分析现象发展变化的依据,其主要作用是:

(1)它可以描述被研究现象的发展过程和结果。通过时间数列的编制和分析,可以从事物在不同时间的量变过程中,认识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方向、程度、趋势和规律,为制定政策、编制计划提供依据;

(2)利用不同的时间数列进行对比,可以揭示各种社会现象的不同发展方向、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变化关系,研究现象的发展速度、趋势,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3)利用时间数列资料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进行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和预测;

(4)利用不同的但有相互联系的时间数列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研究同类现象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变化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