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计报表制度

一、统计报表制度

(一)统计报表的概念、作用和特点

统计报表是指各级企事业行政单位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内容、时间要求报送程序,定期向上级机关和国家报告自身基本情况、重要经济活动情况及其他状况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统计报表是国家了解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检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制定经济和产业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为我国宏观决策等提供基本依据的主要信息流;是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及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业务领导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统计报表的基本特点是统一性,具体表现为统计报表的内容和报送的时间是由国家强制规定的;统计报表的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口径是全国统一的,以保证调查资料的统一性。

统计报表的优点是来源可靠,回收率高,方式灵活。统计报表制度是依靠行政手段执行的报表制度,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上报,因此,具有100%的回收率;它既可以越级汇总,也可以层层上报、逐级汇总,以便满足各级管理部门对主管系统和区域统计资料的需要。因其填报的项目和指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统计报表可以完整地积累形成时间序列资料,便于进行历史对比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系统分析。

统计报表的缺点是,在经济利益多元化的条件下,有的单位为了本单位的利益可能会虚报、漏报或瞒报,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统计报表分类

(1)按调查范围不同,统计报表可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

全面统计报表是全面调查的一种,要求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都要填报,是目前我国经常性调查的主要方式。

非全面统计报表,是只要求调查对象的一部分单位填报的报表。

(2)按填报单位不同,统计报表可分为基层统计报表和综合统计报表。

基层统计报表是由基层企事业单位填报的报表。

综合统计报表是由主管部门根据基层统计报表逐级汇总填报的报表。综合统计报表主要用于搜集全面的基本情况,此外,也常为重点调查等非全面调查所采用。

(3)按报送周期不同,统计报表可分为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日报、周报和旬报称为进度报表,主要用来反映生产、工作的进展情况。

月报、季报和半年报主要用来掌握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检查各月、季、半年的生产、工作情况。

年报每年上报一次,主要用来全面总结全年经济活动的成果,检查年度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情况等。

一般来说,周期短的,要求资料上报迅速,填报的项目比较少;周期长的,内容要求全面一些;年报具有年末总结的性质,反映当年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和计划贯彻执行情况,内容要求更全面和详尽。

(4)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统计报表可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

国家统计报表是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报表,由国家统计部门统一制发,用以收集全国性的经济和社会基本情况,包括农业、工业、基建、物资、商业、财政等方面最基本的统计资料。

部门统计报表是为了适应各部门业务管理需要而制订的专业技术报表。

地方统计报表是针对地区特点而补充制订的地区性统计报表,是为本地区的计划和管理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