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指数的概念
2025年09月26日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统计指数是研究现象变动和进行因素分析的基本参数,产生于18 世纪中叶,当时,欧洲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大量金银涌入欧洲,引起物价飞涨,为了反映物价变动,将变化后的物价与变化前的物价进行比较,得到的相对数被称为统计指数(简称指数)。随着指数理论与应用的发展,指数逐渐被运用于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如消费品价格指数、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黄金价格指数等。
指数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指数的意义是,凡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都为指数。广义指数仅仅是一个框架,没有具体内容,需要和具体内容结合,形成狭义的指数的概念。
指数是通过比较研究现象数量变动的。从对象上讲,根据所研究现象数量是否具有可加性,可将总体分为简单总体和复杂总体:凡是总体中的单位数或标志值可以直接相加,能够计算出总量的为简单总体;否则为复杂总体。从研究内容上讲,现象的变动既包括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动(动态指数),也包括现象在空间上的变动(静态指数)。因此,广义的指数,既包括简单总体的变动,也包括复杂总体的综合变动;既包括动态指数,也包括静态指数。狭义的指数仅指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
在统计学中,指数理论主要研究狭义指数的编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