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布局

(一)专业布局

1.专业动态调整

2017年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2010〕9号)有关要求,在各职业院校申报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所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能力和专业主要教学内容的要求,经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评审专家组集体评审,同意46所职业院校新增的“机电技术应用”等82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并予以备案;各市教育局对市属职业高中学校的专业进行调整,也以适应当地支柱产业发展为原则,支持鼓励人才紧缺专业的设置和建设。

2.专业结构优化

在校生人数前20名专业详情(见表8),专业点数达1064个,占专业点总数的61.32%;在校生总数达212351人,占当年在校生总数的71.69%。其余145个专业在校生数仅为83856人,占当年在校生总数的28.31%。

在校生数超过10000人的专业有8个,依次是计算机应用、会计类专业、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美术类专业、学前教育、护理、音乐,这8个专业在校生数达158915人,占当年在校生总数的53.65%。其中仅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学校达195个,开设率占71.42%,在校生数为48432人,占当年在校生总数的16.35%。显示出这些专业招生过于集中,人才培养过于饱和。

专业布点超过50个的专业是计算机应用、会计类专业、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美术类专业、音乐、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等8个,专业点数达到758个,占专业点总数的43.69%。

表8 山西省2016年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排序表

(续表)

3.专业与当地产业吻合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6年山西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口情况和中职学生情况(见表9),显示中职教育学生培养专业结构与产业匹配度不高,面向第二产业的人才培养比较缺乏,面向第三产业的人才培养比较过剩。2017年新备案中专专业中增加了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城市轨道交通等专业方向,将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

表9 山西省2016年中职学校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表

分析可知,山西省中职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了一批较有影响力和办学规模的学校和专业,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培养出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山西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山西省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框架,也形成了一些特色突出、办学规模较大的专业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需求。

但也存在专业设置过于集中、单一,专业覆盖面不广,与产业需求吻合度不高的问题,人才结构上存在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不高,第一、第二产业人才不足,第三产业人才相对过剩的问题。以问题比较突出的能源与新能源类专业为例。“十三五”期间,山西省将加快建立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重点推进煤电一体化,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大力培育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而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能源与新能源类专业19个专业,我省仅有岚县职业中学和吉县职业中学招生,专业没有细分,仅按大类招生,在校生仅148人,专任教师3人,办学能力十分有限,与社会需求差异很大。多数学校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存在总体规模不大、办学能力不强的问题。需切实重视,着力研究,充分分析区域经济需求,提高学校办学能力,办出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区域社会经济需求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