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亮点

(一)工作亮点

各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在积极推进本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措施,形成不少工作亮点。

大同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十二五”期间,大同市相继开展了6所学校新建项目和2所学校实训大楼建设项目,共完成基建工程6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3亿元,市区职业院校已经具备良好的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大同市按照区域共享现代化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在市职教中心建成3个大型现代化标准厂房,并配备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可以满足全市工科类职业院校分批次实习实训需要。目前,大同市正在努力构建以市区职业学校为龙头,县级职教中心为骨干的两级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晋中市通过考核导向,统筹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成效显著。晋中市在严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和招生分数线的基础上,市政府把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比例作为考核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实行年终评优“一票否决”,同时各县把中职招生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各初中学校的综合评估指标,中职招生与普高招生连续七年保持了大体相当。

运城市在市县两级实现了不同部门管理的学校资源整合,有效发挥了政府统筹作用。在推进职业院校布局调整中,将河津市第一、第二职业中学和技工学校整合为河津市职业中学,对万荣县第一职业中学与万荣县技师学院、运城市农业机电工程学校与运城市技工学校进行资源整合。

长治市政府搭建平台,校企合作成效明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为企业培养适用技术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意见》,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保障,搭建合作平台。2014—2015年,长治市职业学校与当地420家企业实现对接,12000余名学生在当地企业就业。

晋城市立足民生,职业教育保障水平高。2011年,晋城市增加投入1500余万元,在全省提前一年实现了“中职免费全覆盖”;从2012年起,市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近9000万元,率先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全覆盖和免住宿费全覆盖,率先为高职一、二年级在校生每人每年发放3000元助学金。晋城市中职免学费、免住宿费、中职助学金、高职助学金“四个全覆盖”工程连年实施,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此外,太原、长治、阳泉、晋中、晋城还将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着手建设市级职教园区,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我省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化发展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