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进措施
1.以资源整合为抓手,夯实现代职教体系基础
一是加大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和发展水平;要更加注重调整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的发展比例,适当调减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将高中阶段教育增量主要用于扩大中职教育规模。二是抓紧实施职业院校基础能力达标工程。制定达标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以办学资质清查和管理星级评估为手段,清理“空壳”学校、整合相对分散的职教资源,优化市区和县域学校布局,分批实现全市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如期达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加快职业教育集团组建进度,寻求集团化发展,壮大职教规模。三是扩大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加大职教惠民政策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和广大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扩大国家、省市技能大赛参赛规模,丰富职业教育活动周组织形式,大力宣传职教成才典型案例,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择业观,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行行出状元”的浓厚氛围,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技能人才的社会风尚。
2.以专业建设为引领,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一是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引导职业学校以市场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调整专业设置,及早制定区域内专业建设规划方案,建立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继续实施重点专业计划。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引领专业建设方面的集约效应,培育紧缺专业,做强优势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到2020年,支持建设10—15个中职省级重点专业,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15个以上市级特色专业。三是加快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省级以上骨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配套跟进市级骨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十三五”期间,重点支持建设15个具有一定规模、适应技能型人才需要的、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较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到2020年,全市职业院校骨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覆盖率要达到80%左右。四是认真研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及早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招生即招工”“企业文化进校园”促进校企联合办学;继续采取“订单式教育”“定向培养”等新的办学模式,拓宽学生的升学和就业空间,使职业学校基本实现学生“升学有望、就业有路”的办学新格局。
3.以优化配置为导向,提升职教师资建设水平
一是创新全市职业院校编制和人事管理。实行动态调整的原则,依据国家规定的职业院校生师比标准,在各级事业编制总量内,每3—5年核定一次。核定后的编制总额,只作为职业院校聘用专职教师确定人事关系和聘用兼职教师数量限额的依据,不作为财政拨付职业院校教师人头经费的依据。二是制定宽泛灵活的用人政策。建立“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教师聘用管理机制,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开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渠道,有效扩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专业设置随市场需求调节的灵活用人机制;民办学校可参照公办学校的比例进行定员定岗。三是实施专项培训。把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实施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和各类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专项培训,主要提高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课堂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和教学改革能力,培养大批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和顶岗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