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事业发展具体实际,打好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的组合拳。
加快推进布局结构调整。一是协调推进教育结构调整,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持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合理规模,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性转变,加快建成一批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含高等职业学校)。二是积极推动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紧密围绕我省经济转型、产业布局、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建设的需要,调整优化职业院校布局结构,按照“科学规划,合理整合,形成特色,提高效益”的原则,在每个县(市、区)重点办好1所县级职教中心、每个市重点办好1—2所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框架下,推动职业院校走园区化发展道路,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办出特色,形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职业院校合理布局,扭转我省职业院校“多、散、小、弱”的局面。三是调整优化职业院校专业布局结构,适应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建立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做强优势专业,培育紧缺专业,减少同类专业在同一地区的重复设置,形成与产业链相衔接、与创新驱动相匹配、与产业布局相适应、与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专业设置格局,有效提升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
全面推进办学条件达标。要紧紧抓住“职业教育水平提升”1个工程6项计划,以“省里组集团、市里建园区、县里办中心”为重点,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全面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力争到2020年职业院校全部达到国家或省定办学标准。要将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与实施“职业教育水平提升”工程的6项计划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最大限度形成工作合力,同时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上半年,省教育厅将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和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出台山西省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合格标准,全省按省定标准统一执行。各地必须高度重视,要像抓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一样抓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对所属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做出分年度规划,加快推进。
深化以多元主体办学为重点的办学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国家和我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精神,完善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制度。在目前政府财政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以多元主体办学为重点的办学体制改革,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办职业教育,用发展产业的方式发展职业教育,不论公办、民办、企业办、部门办,还是省管、市管,不论是高职、中职还是技校、成教及各类培训机构,只要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部纳入本地职教体系,在财政、土地、招生、就业、税收、贷款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通过政策杠杆撬动方方面面的资金和力量,盘活政府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职业院校建设和职教事业发展。一是积极推进“民办公助”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支持社会力量以购买、承租、委托管理等方式对办学活力不足的公办职业院校进行“民办公助”办学体制改革。二是允许公办院校通过资产经营等方式吸收企业等社会资本以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形式参与职业院校办学,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激发我省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三是大力推行省市共建、政企共建、校企共建等多种模式,加快职业院校建设步伐,通过共建、共管、共享,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