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特色创新
“阳光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11年9月,该团队现有队员135名,他们利用节假日到街头、车站、养老院、福利院奉献爱心,传播正能量,累计服务200余次,达500余时,深受社会各界好评。阳光社成员、学生会主席路馨同学还被选为山西代表团七个成员之一、长治市唯一的学生代表赴京参加了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阳光社成员动漫9班学生武建智因在北郊公园勇救落水儿童登上中央文明办发布的4月“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好人”榜单,并成为第五届长治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同学们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提升了自我精神境界,为促进社会精神文明进步发挥着积极作用。
案例2:长子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书香校园典型案例
“重视经典文化阅读,营造绿色书香校园”,是2017年该校确定的一个重要目标。年初,学校首先明确提出了“打造书香校园”的口号,确立了“乐读百卷书,笑饮智慧泉”的读书理念,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读书机制,制订读书计划,确定读书时间、内容和阅读量;倡导亲情共读,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读书感悟,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一是开展“晨读”活动,每天早晨留出半小时阅读时间,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作引导,师生沉醉书香,如花朵静静开放。二是让学生沐浴书香,他们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元旦晚会等活动中争相展示,这些活动焕发了他们的灵性,激发了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三是让班级洋溢书香,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全班学生树立了集体荣誉感,《弟子规》则让整个班级形成了和谐礼让之风。四是让校园飘满书香,学生们课余时间谈论更多的是理想和信念,“大国工匠”精神的传承更需文化层面的支撑。
案例3:长治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典型案例
该校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有关资助政策,坚持以生为本,通过“五抓五定”,积极施行精准管理,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充分发挥了资助管理的育人功能,学生资助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一是抓机构、定专员、明确“谁来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第一组长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学生资助管理处统一管理国家助学金、免学费、奖学金、困难补助等各项学生资助工作,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二是抓制度、定标准、明确“管什么”。学校先后出台了《国家助学金评审细则》《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国家助学金发放管理办法》《国家助学金监督检查实施办法》《校内资助工作管理办法》《学生资助工作咨询及投诉管理制度》《学生资助公示制度》《资助信息报表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复核调查程序》《学生资助工作班级信息调查员制度》等十项制度,进一步细化了领导分工,明确了各项资助管理工作标准,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保障了学生资助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抓程序、定步骤、明确“怎么管”。严格遵循规范的审批程序,认真组织,广泛调查,严格把关,确保做到公正、公开、公平。坚持个人申请、班级推荐、班级评议委员初审、学生资助评审委员会再审认定的多级评审原则。坚持班级预公示、校内再公示双层公示原则。坚持无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不通过、无班级评审委员会成员签字不通过、公示出现异议者不通过的“三不过”原则。四是抓监督、定责任、确保“管得好”。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与各班班主任签订资助工作责任状,并将班级学生资助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对班主任队伍的绩效考核总成绩中,实行优奖劣惩。对出现违规操作现象和学生集中上访的班级,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班主任参加本年度各级各类评优选模的权利。五是抓宣传、定承诺、确保“见成效”。在国家助学金发放时,学校会要求每位受助学生签订《助学金诚信使用承诺书》。国家助学金发放后由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处和班主任跟踪学生助学金的使用情况和发挥效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