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落实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形成了不少亮点,但通过督查和摸底,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职业教育战略定位不高,统筹力度不够。部分市落实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够认真及时,多数市出台的政策文件目标规划性的内容多,结合本市实际的推进措施少;职业院校布局统筹不力,“多、散、小、弱”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筹不力,有的市职普比连续几年保持1∶2、1∶3甚至更高的比例,2016年,仍有6个市职普比超过1∶2(含1∶2),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问题愈发突出;县级政府对县域内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统筹不力,没有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作用。

二是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差距明显。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按照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全省中职学校达标率仅60%,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短缺55.4万平方米,部分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短缺,实验实训设施陈旧或严重不足,全省还有28个县(市、区)没有建成合格的县级职教中心;高职院校办学空间狭小,全省各项指标全部达到教育部规定办学条件的院校仅有5所,校园占地面积不达标院校有26所,教学与行政用房建筑面积不达标院校有27所。

三是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政策没有全面落实到位,对照标准,2015年落实不到位的有两个市,2016年落实不到位的有4个市;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不低于30%的政策没有全面落实到位,2015年有4个市没有落实到位,全省落实不到位的县(市、区)有73个,2016年仍有3个市没有落实到位,还有1个市没有统计数据;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没有全面落实到位,2015年全省有5个县(市、区)县级配套资金没有足额落实到位,2016年还有1个县完全没有配套。

四是职业院校办学活力不足,服务能力不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趋同,办学特色不鲜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深入,多数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仅停留在招生就业、实习实训层面,缺乏更广泛的深层次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制约办学质量的瓶颈,有的职业学校师生比例倒挂,有的职业院校师资力量不足,生师比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要求,多数学校文化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相对较少,“双师型”教师短缺;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服务的潜力未充分发挥,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