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粮业资本的涌入和竞争
东北地广人稀,土质肥沃,是我国商品粮的主要产区之一。一九〇五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以南满铁路为运输大动脉,在大连成立粮食交易所,垄断了南满(加上北满一部分)粮食出口,东北的粮食贸易遂迅速兴起且带有资本主义投机性质。东北的资本家向多从事粮业或银钱业,他们的祖籍多属山东掖县、黄县、蓬莱、烟台、威海卫等地和河北昌黎、滦州、乐亭、抚宁等县。他们所经营的粮店或银钱兑换铺,门面毫不起眼,里面则是宽敞高大的仓库(俗称“大货屋”),用来储存大量的粮食或百货,专事囤积居奇,牟取暴利。“九一八”事变后,这些商人开始携资入关,另辟生财之道;一九三四年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的军阀、财阀对东北经济的控制日甚一日,东北资本家纷纷转移资金,转赴上海、天津、济南、青岛等大城市另谋出路。
最初到天津来的东北资本家,粮业商人中祖籍属河北昌黎、滦州、乐亭一带的多投奔同乡开设的货栈,如同和兴、大昌兴、庆昌和、同和成等,天津粮食行业中人称其为“东帮”或“冀东帮”。属于山东省籍的则多投奔山东同乡开办的货栈,如兴隆栈、聚和栈、通和公等,天津粮业中人称之为“山东帮”。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筹备后,东帮和山东帮就各自成立字号,挤入天津粮食批发业。其中经营粮食比较知名的有山东帮开设的德昌盛、成泰东、泰丰粮栈等。东北入关的粮食商人的特点是资力雄厚,胆大敢干。自从他们于一九三五年出现,面粉市场每日成交额少则四、五万袋,多则十来万袋。他们一次购入的面粉从不低于一千袋,目的不是为了销售而是为了囤积,这是天津粮食批发业中从未有过的现象。
东北粮食资本的涌进,使天津粮食批发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外来户数的激增,打破了本地大米庄三十年来垄断粮食批发业的一统天下局面,形成了天津帮、东帮、山东帮鼎足而峙的形势;二是东北粮商以囤积居奇而大获厚利的经营方式,影响了在传统上以采购运销为主的天津大米庄,因而天津帮的部分同业也开始抛弃落伍的经营方式,转向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