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新天新地

七、新天新地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五日,天津解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这座华北最大的商埠。对于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韩俊卿既没有感到突然和兴奋,也没有什么疑虑和不安。这也难怪,对于一个饱经风霜的戏曲女艺人,她所关心的是艺术本身和从艺生活。她想,艺人总归是艺人,到什么时候也是卖艺吃饭。她以冷眼旁观的态度观察着社会上的一切变化。

几天之后,天津市军管会文艺处派了两位干部,到韩俊卿家里访问。他们朴素的衣着,和气的言谈,大方的举止,使韩俊卿有一种亲切之感。她心里捉摸着:这些人当官不象官,不凶也不恶,可不象国民党宣传的那样。共产党给她留下一种可亲可敬又可爱的印象。

在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河北梆子艺人很快地组织起来,先后成立了以银达子、金宝环为首的复兴剧社,以韩俊卿、柳香玉为首的移风剧社,以刘香玉、云笑天为首的云香剧社,以梁蕊兰、张美华为首的民主剧社等演出团体。韩俊卿的心情舒畅,每天坚持两场演出,非常卖力气。随着人民政权的巩固,社会秩序的安定,物价的稳定,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韩俊卿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热爱之情日益加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戏曲事业得到很快发展,艺人受到社会的尊重,这种良好的风气对韩俊卿影响很大,一种好强争胜的上进心油然而生。

解放以后,对旧戏曲的改革工作迫在眉睫。许多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戏或一些有害的表演急待清理,政府也号召对传统剧目进行推陈出新的改造。对此,韩俊卿心焦如焚。她和同行姐妹们推心置腹地说:“旧社会唱戏的,是有钱人的玩物,现在解放了,就是给咱金山银山,也决不能用那乌七八糟的东西去毒害人民。”她带头对所演出的剧目进行清理,凡是内容不好的戏,坚决不演;凡有不健康的台词和表演,一律取消。就是她的“看家戏”,也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同文艺工作者一道,加以改编整理。现在在舞台上深受群众喜爱的韩派剧目《秦香莲》、《打金枝》、《三上轿》等,就是当时由华粹深教授和剧作家林彦同志帮助改编的。

由于人们受习惯势力的影响很深,戏曲改革工作是有阻力的。过去演戏,从来就是怎么学来的就怎么演,而如今却要改剧本,背台词,一切听从导演的指挥。这对于那些唱了大半辈子戏的老演员来说,无异于第二次坐科。韩俊卿是剧团的台柱子,又是一位享有声誉的演员,她却能以身作则,主动配合导演开展业务工作。为了配合各项政治运动的宣传,她积极带头排演现代戏。在剧团决定排练《刘巧儿》的时候,谁也不相信韩俊卿能胜任刘巧儿这个角色,连她自己也没有信心。韩俊卿表示愿意尝试,在实践中锻炼。在排练场,为了一个出场的台步,一句台词的语气,往往要重复许多遍,她从不厌烦。导演看着体胖而缠足的韩俊卿汗流夹背,心里着实不安,韩俊卿却全不在意,依然一招一式、一字一腔的排练着,直到符合导演的要求为止。当《刘巧儿》上演之后,效果非常好,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位演员就是韩俊卿。可是,人们哪里知道,为了排好这出戏,韩俊卿曾流过多少汗、吃过多少苦啊!

由于韩俊卿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带头进行戏曲改革工作,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称赞。天津市文艺工会成立时,她被选为工会委员。一九五〇年、一九五一年,她连续被评为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