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油行在津业务的结束

三大油行在津业务的结束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后,三大油行再返天津,重新开张。他们在加紧同国民党政府进一步相勾结的基础上,各自制定发展规划,幻想旧梦重温,继续垄断华北石油市场。此时对华输出已居三行之冠的德士古石油公司更是野心勃勃。一九四六年一月,德士古上海油栈的厂务总办渥登(Worden)代表总行来津督催修复油栈事宜,曾设宴招待德士古老代理店经理人。他在会上标榜德士古油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与盟国合作有功,受到国民党政府的好评,同时声称自己在来津之前曾会见了官方人物宋子文、孔祥熙。宋、孔业已答应对德士古在华业务的进一步扩展提供方便。渥登要求各代理商增加资金,扩大经营,广设分销店,同时取消了战前只准经销一种牌号煤油的限制。次日渥登在同天津分公司负责人的会谈中,还狂妄地提出,要在中国沿海的湛江港、连云港、塘沽新港及秦皇岛港等口岸建立新油栈,由美国阿瑟港和洛杉矶港直接装运散油来华倾销。其扩张野心昭然若揭。

未几,蒋介石统治集团大举进攻解放区,挑起了全面内战。三大油行与其本国政府遥相呼应,全力给予支持,将汽油、柴油等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国民党各战区,其中以德士古最为卖力。它不仅通过宋子文、孔祥熙的渠道与国民党政府签定了供应军事汽油的协议,同时还与各地国民党将领频繁联系,直接为其调拨汽油。如一九四七年,德士古上海总公司工程师白斯文格(Bieswinger)奉公司之命,在天津作短期视察后,随即转飞山西去探望被人民解放军围困在太原城内的阎锡山,二人进行了密谈。白斯文格返津后,立刻空运了一大批汽油支援阎锡山。据统计,德士古天津分公司在一九四六至一九四八年两年多中,向国民党军队输送的汽油多达一千五百四十万加仑。德士古派调军用汽车将大批汽油运至天津大直沽前日本仓库储存备用,昼夜不停,直至解放。

三大油行与国民党政府狼狈为奸,图谋永久霸占中国市场,作为其取之不尽的财源。孰料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反动政权的一朝覆亡,三大油行的一切“宏图新猷”也俱成泡影。

全国解放后,为了我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起见,一九五一年一月十一日天津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命令,征用美孚、德士古天津油栈及一切储油加油设备,征购其全部存油。同年四月三十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命令,征用我国境内各地的亚细亚火油公司除总公司和分支机构之办公处及推销处以外全部财产,征购其全部存油。迄后不久,美孚、亚细亚、德士古天津分公司业务先后结束,由人民政府接管,宣告了三大油行在津公开进行经济侵略活动的彻底终结。

美孚、亚细亚、德士古三大石油公司把持和操纵中国石油市场半个世纪有余,其中美孚和亚细亚在天津经营四、五十年,德士古在天津经营约三十年。这期间三大油行究竟倾销了多少石油产品,具体数字漫无稽考。据天津石油采购站提供的材料,一九四七年三大油行在全国范围的销售量是:美孚五十一万七千吨,亚细亚四十七万五千吨,德士古七十四万二千吨,三行合计一百七十三万四千吨。在华北地区,由于解放区面积不断扩大,三油行采取敌视政策,售油比例大大下降,计美孚二万八千〇八十四吨,亚细亚二万吨,德士古三万二千五百八十七吨,合计约八万吨。

众所周知,石油开采的成本很低,巨额利润唾手可得。美孚、亚细亚、德士古三大油行在长期大肆倾销石油产品的活动中,究竟从中国人民身上攫取了多少利润,聚敛了多少财富,实在是难以计算的。

【注释】

[1]参阅的资料有:郭幼丹、吴轶凡、周希篯:《美商天津德士古火油公司三十年掠夺纪实》(见本辑);张学舜:《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在天津进行经济掠夺的片断》;范天任:《关于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的一些回忆》;黄丛祥:《在天津的美孚石油公司》;周希篯:《天津美商德士古火油公司见闻补缀》(以上均为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未刊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