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洋行的发展沿革
天津自一九一〇年(清宣统二年)开始出现汽车。辛亥革命后,国内局势不稳,一部分逊清皇族、下野军阀、官僚政客麇集于天津租界,以其搜刮所得,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汽车当然也在享用之列,一些外国洋行看到进口汽车获利丰厚,遂争先改以经营汽车为主或专门经销汽车的汽车洋行。据老年职工回忆,天津第一家专营汽车的洋行是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左右开业的美商美丰洋行;而经营规模最大的是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开办的美商公懋洋行。以上两洋行连同开业较早的英商捷隆洋行、美商亨茂洋行,在当年被称为经营汽车的“四大行”。
随着天津城市的日益发展,社会对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在天津占有租界的英、法、德、俄、意、日等国商人,又相继开办了不少汽车洋行。从民国初年到一九四九年的三十多年间,外商在天津经营的汽车洋行,先后达三十几家。主要有:
(1)美商:美丰、公懋、亨茂、美国洋行;
(2)英商:捷隆、德隆洋行;
(3)意商:米那、美隆洋行;
(4)俄商:马场、司丹里、中国、巧技洋行;
(5)法商:升昌、中央、源法洋行;
(6)德商:云龙、捷成、赫金洋行;
(7)日商:丸石、武斋、金刚、国产、信益洋行。
以上汽车洋行多数仅在天津开展业务活动,但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洋行,如美丰、公懋、亨茂等,除在天津设立总行外,还在北京及我国华北、西北、东北等地设有分行。随着时代的变迁,各汽车洋行经历了兴衰过程,有的因经营不善,最终停业转兑,如英商德隆洋行,一九四〇年转兑给中国商人,改名华龙汽车行;有些欧美商人看到国际形势紧张,即将洋行转手,挟带钱财离津回国,如亨茂洋行经理美籍犹太人杨合满(H.M.Young),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即变产离去。
欧美国家的汽车洋行大都成立于二、三十年代,垄断了中国的汽车市场。一九三七年日本占领天津后,日商洋行兴起,迨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等国在津企业全部为日本接管,汽车洋行亦不例外。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英美洋行虽经整顿再度开业,但受当时中国时局的影响,业务始终未能有较大的扩展。到一九四九年天津解放时,维持经营的汽车洋行仅剩公懋、美丰、亨茂、米那、美国、巧技、源法等十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