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展翅翱翔

八、展翅翱翔

一九五二年夏天,天津市文化局以复兴剧社为基础,又从移风剧社抽调出韩俊卿等人,组成自负盈亏性质的天津市实验秦腔剧团,为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作准备,并确定以韩俊卿主演的《秦香莲》和以金宝环、杜义亭主演的《王贵与李香香》,作为参加会演的剧目。同年九月底,由方纪、何迟、华粹深、鲁扬、林彦等负责同志带队进京。参加这次观摩演出大会的有全国各地的二十三个剧种近一百个剧团。结果,韩俊卿主演的《秦香莲》获演员一等奖;金宝环主演的《喜荣归》获演员二等奖;银达子主演的《打金枝》获荣誉奖(《王贵与李香香》因故没有参加会演)。

在观摩演出期间,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看了韩俊卿演出的《秦香莲》之后,赞叹不已。他说:“同是一出《铡美案》,为什么京剧就演不过韩俊卿的梆子呢?”这也许是出自周老先生的偏爱,但是韩俊卿之所以能够出色地运用丰富的感情变化和细腻的表演身段、朴实的声腔,刻画出秦香莲这一古代劳动妇女不堪屈辱、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同她自己才从污浊社会逃生出来的经历不无关系。她对封建社会若无切肤之痛,恐怕对人物思想的开掘是难臻佳境的。

到北京参加会演,韩俊卿不仅在艺术方面开阔了眼界,而且,对于她思想觉悟的提高,也产生了巨大的动力。这期间,于国庆节前夕,韩俊卿在怀仁堂见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并且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当周总理那双手伸向韩俊卿的时候,她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珠簌簌而落。总理微笑着连声询问:“解放后地方剧种恢复起来没有?”“艺人生活有困难吗?”“成立国营剧团没有?剧团里年青人多不多?”……这一连串的问话,象细雨滋润着刚刚破土的嫩芽,象春风吹开才从另一个世界过来的人的心扉。

周总理那慈祥的音容笑貌,直到韩俊卿回到天津之后许久,仍时时萦绕在她的脑际,使她心潮难平。在北京会演期间,她亲眼见到有的省市已经建立起的国营剧团,演出的剧目是经过推陈出新的,艺术讲究,水平高;演出人员精神焕发,台风端正;业务安排、行政管理都井然有序。处处体现出国营后的优越性。相形之下,自己周围的艺人,仍然是自由搭班,今日合,明日分,你来我走,既缺乏远大目标,有劲也使不到一处。艺人们的政治地位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组织上依然是一盘散沙,这样下去怎么成?

韩俊卿为建立国营河北梆子剧团的事,同她所敬重的前辈银达子交换了看法,两人想到一块去了。他们认识到:河北梆子要想繁荣、发展,非走国营的道路不可。他们的建议得到了当时天津市文化局局长方纪同志的支持。方纪同志嘱咐他们俩:“先得摸清大伙的心思,等到大家都有这种要求的时候,事情就容易办了。”经过反复酝酿,克服种种阻力,河北梆子艺人们纷纷提出建立国营剧团的要求。一九五三年七月三十日,天津市河北梆子剧团诞生了。这是天津市的第一个国营梆子剧团。

剧团刚刚建立不久,就接到上级的通知,参加由贺龙同志任总团长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前线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韩俊卿带头申请接受这项光荣任务。领导上考虑韩俊卿是缠足,怕她到朝鲜山区行动不便,不准备让她去。她听说之后,到上级机关三番五次地表示:非去不可。由于她的态度坚决,终于得到批准。一九五三年十月,韩俊卿和大家一道,冒着隆冬严寒,毅然跨过鸭绿江。

异国的严冬,风啸雪扬,滴水成冰。两个月的慰问演出,始终在这样的气候、而且是在露天进行。一场戏下来,演员们冻得嘴唇青紫,张口说不出话来。负责业务安排的领导同志为了照顾韩俊卿的身体,总想让她少演几场,她坚决不干。结果,凡是该她主演的剧目,从来也没有换戏、换人的时候。朝鲜山路崎岖,冰层坚硬,这对于缠足的韩俊卿是何等的艰难呀!一次,从山下往半山的住宿点前进,她穿着一双儿童胶底球鞋,一步一滑,气喘吁吁,依然和同伴们说笑着前进。又一次,在昌道郡为朝鲜人民演出,天下着大雪,韩俊卿上场之前,在台下看演出,她见到一位朝鲜老大娘衣着单薄,就脱下自己的棉大衣,披在这位老大娘身上,感动得那位朝鲜老人热泪盈眶。

在朝鲜前线的两个月,成为韩俊卿思想经受锻炼的课堂。经过这一阶段的熔冶,她的思想觉悟产生了飞跃。归国之前,她向党组织郑重地提出了入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