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期间的惨淡经营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举国欢腾,天津粮食批发商纷纷重整旗鼓,希望恢复正常的采运销业务。讵料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于一九四六年七月发动全面内战。南京政府开支浩繁,腐化成风,致使币值日跌,物价飞涨,形成恶性通货膨胀不断循环,民族工商业日趋破产。天津粮食批发业才出火坑又入泥潭,处境维艰,户数益减,处于奄奄待毙之中。
(1)粮食市场的恢复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天津市面物价暴跌,黄金每两由伪币五十万元跌至二万,其它物价随之下落,杂货山货等无人购买,市面成交停顿。兼营杂货的粮食批发商大都在马路边摆摊零售,换得现款维持号内开支和清偿欠款,一些财力不支、平时靠向银号借贷经营的小商号辄因货不抵债而破产倒闭。不久国民党接收大员来津,将大量法币投向市场,抢购各种物资,金价物价随风回涨,又恢复了旧观。这时因交通、货源均未恢复,天津粮食批发业务仍处于停滞状态。仅有一些跑单帮的零星搞些杂粮,在南门外“单帮市场”出售。
一九四六年初,部分粮食批发商开始到京山线附近采购玉米等杂粮,东帮也在其家乡昌黎、乐亭一带进行收购,但为数有限,由三、五十包(每包二百斤)到百十来包,按“零担”由铁路运津,在南门外“单帮市场”出售。一九四六年下半年,杂粮市场在河东启泰栈恢复,除成交运津杂粮外,同时也进行进口面粉及本地小站稻的交易。由于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当时除京山线尚保持通车外,其它铁路干线均为人民解放军切断,天津对外交通主要依靠海运,故大批杂粮无法来津,只靠小贩从外面零星输入一些,不绝如缕。
一九四六年由于美国和澳洲面粉从海路大量涌进,天津面粉批发业务一度恢复正常经营。是年七月,英商洋行首先在津批售澳粉期货,随后许多洋行和华资贸易行相继批售美、澳粉期货,批发商人争先批定。一九四七年,国民党官僚资本企业——中国粮食公司亦在津大批出售洋粉现货,对象是粮食批发商,再由粮商在面粉市场出售。由于当时上海面粉厂无货来津,杂粮来源不继,市面缺粮,虽有进口面粉源源而至,价格仍一再上涨。
一九四七年,面粉市场在金城银行仓库恢复。
杂粮业公会和米业公会在日本投降后改归天津市政府社会局领导,后两会合并为“天津批发粮食商业同业公会”。
一九四八年初,上海面粉开始向天津出售,旋又规定必须持有许可证方可运津,许可证系南京政府颁发,每袋面粉须付许可费法币五元,若官场无人还搞不到手。天津有些批发商已将面粉买妥,终因弄不到许可证而一筹莫展。
(2)发行金圆券对粮食业的致命打击
一九四八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华北、华东各战场节节获胜,天津成为孤岛,粮食来源日益枯竭,粮行每况愈下,几乎无业可营,多数重新走上兼营杂货、土特产的老路,支撑门面苟延残喘。
面临经济崩溃的国民党政府,不惜饮鸩止渴,于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九日在全国发行金圆券,法币三百万折金圆券一元,所有存货需依当时价格折合金圆券出售,拒售者以违法者论处。命令发布后,国民党的经济警察不时到粮食批发商号催督检查,粮食批发商不惟不能经营本行,有些兼营杂货的也都照限价折合将存货售罄,因此多数被迫倒闭,勉强维持者所余无几。粮食行业至此已面临绝境了,就连经营四十多年的大户义生源,亦亏耗殆尽而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