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政论

第三编 政论

本编共有二十七章,是各编中内容最多的。可以这样说,老子哲学的主要内容是政论,这不只是因为本书的编辑体例使之然,而主要是其哲学思想的本身性质决定的。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从政治领域、人伦生活的现象出发讨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哲学问题。就主题而言,老子的政论内容涉及的方面极其广泛,有涉及政治权力来源正当性思考的道论与执政者的德性问题,有涉及政治权力的行使与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问题,有涉及理想社会形态的构建以及什么是好的政治形态的评价标准问题,有涉及诸侯国的外交原则问题,有涉及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有批评现实政治不合理的激烈言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老子虽都有所涉及,但都没有来得及做更加深入、细致的论述,这就给后人提供了广阔的理论阐释空间。

老子政论中包含的最为可贵,且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的政治思想内容之一,就是其中深刻的民本思想。他反对统治者过分地追求自己的养生而不顾民众的死活,反对统治者向人民征收过重的税收,尤其是他强调政治的基础应该建立在贵生、尊生的基础上,公开地指责统治者的自私导致人民轻视自己的生命,铤而走险去反抗。这些都是古典社会里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的政治思想。其二是重视和平,反对战争,尤其是反对那些辅佐人主的王公大臣动辄以强兵来劝进诸侯王的做法,提出了“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的正确政治主张。这一主张对于当今国际社会中的美国、日本的一些政客而言,尤其具有警示意义。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老子提出以丧礼的方式来对待战争,以及战争中获胜的一方要以丧礼来处置自己的胜利,否则就是歌颂杀人。这一反战思想蕴涵着极其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

老子还指出,真正的王者当以谦下为怀,在外交方面,无论是大国诸侯,还是小国诸侯,都将从谦下为怀的政治品德中为自己的诸侯国获得真正的利益。而王道更应当以谦下为本,像江海处于万川之下游,才能百川归海,获得天下人的认同与归服。如果以强势的征战来获取天下,在老子看来是不可能的。老子没有看到秦国统一天下的事实,但秦国统一天下之后二世而亡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还是证明了老子政治思想的正确性。汉以后的政治实践表明,马上可以得天下,但必以仁义之道守天下。老子贵慈、儒家贵仁的政治思想,在原则上是正确的。

当然,老子的政治思想中也有不见得合乎时宜、行得通的主张,如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等主张。这些主张从学理的层面说,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在政治实践中是行不通的。竞争的确会衍生出众多虚伪,并引发出很多其他的问题,但竞争可以开民智,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问题恐怕在于,我们不能反对适度的竞争,而是要建立合理的竞争制度,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竞争而带来的负面影响。老子言及了政治公平,但似乎未关注到政治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