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导读
本章为王弼本第二章,主要阐述经验世界里的万事万物相反相成的道理,最终归结到圣人依道处事的原则上来,进而实现长久地领导万事万物的大目标。全章可从两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是讲美与丑、善与不善相反相成的普遍道理,要求人们不要刻意地追求美与善。第二层由此普遍的道理、原理出发,讲圣人坚持道的原则,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从美与丑、善与不善相对立的角度出发来处理万事万物,故而能达到功成而不居功,万物不离圣人之掌管的境界与目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2,难易相成3,长短相较4,高下相倾5,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6,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7。夫唯弗居,是以不去8。
注释
1恶已:恶,丑也。已,语气词,通“矣”。此句与下一句可与尚贤而使民争、贵难得之货使民为盗的主张相互参阅。人皆知美而尚美,则使天下人争相致美,则恶就因此而产生;人皆知善而争相求善,则不善因此而产生。
2有无相生:有无,与本书第五十四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两句的有与无之意相同。有为实有,无为虚空。相生,相伴而产生,此为语言与逻辑上的相伴而生的意思,非母生子之生也。
3相成:相反而相成。与上文“相生”意思相通。
4相较:对比也。
5相倾:相夺也,即相比较而显示出高与下也。
6不辞:不辨别也。
7弗居:不以之为凭借。
8不去:不离开。此处可与孔子讲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意思相参阅。
译文
天下之人如果都知道美的东西之所以成为美的道理,那就会自然而然地生出丑的东西来;都知道善之所以成为善的道理,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不善的东西来。所以实有与虚空是相伴而生的,困难与容易是相互成就对方的,长与短是相互比较而显现出来的,高与低是相互比较而表现出来的,乐音与自然声响是相互协调的,前与后是相互伴随而形成的方位。
所以圣人让自己处于不妄为的状态,推行无言的教化,万物兴起而不加以区别[,任其自然],让万物自生而不拥有,辅万物之自然而不自恃其功,让万物成就他们自己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圣人不居功自傲,所以万物不远离圣人而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