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2025年09月15日
第六十五章
导读
本章为王弼本第七十一章,主要阐述“无知之知”,即人以承认自己的无知而为智慧的道理。这一古典的哲学智慧在孔子那里就表现为“知之为知之,是知也”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那里就表达为“我自知我无知”。人要学会承认自己的无知,这是古老的智慧。这种古老的智慧告诉我们,相对于未知的世界而言,我们人类所知道的一点点东西,其实是微不足道的。这要求我们在无限的大自然奥秘面前,从认知的理性上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进而对大自然本身保持一种虔诚的敬畏之心。
本章虽然简短,其思想却极为深刻,可分为两层来理解。第一层阐述两种相反的认知标准,并揭示了如何避免因无知而犯错误的方法。第二层以圣人为标准,进一步强化“病病”的方法在避免因无知而犯错误方面的良好效果。本章语言古奥,在今人看来似乎有故弄玄虚的感觉,实际上体现了老子语言的古朴特征。
知不知,上;1不知知,病。2夫唯病病3,是以不病4。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注释
1知不知,上: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是好的。上,通“尚”,即好的意思。
2不知知,病:不能真切地知道自己的无知,是有祸患的。病,患也。
3病病:第一个“病”字为动词,即以某某为患。第二“病”字为名词,代指“以不知为知”的做法在认识上的缺陷与短处。
4不病:即没有祸患。
译文
知道自己对于很多东西不知道,是好的;本来不知道很多东西而自以为很有知,这就会产生祸患。只有将无知看作是人的祸患,所以才不会产生祸患。
圣人没有任何祸患,是因为他将无知看作是祸患,所以没有任何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