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导读
此章为王弼本第十一章,着重讨论实有与虚空的各自价值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一切实有可以向人提供直接的便利,一切虚空可以向人提供功能性的价值。应当说,这是老子思想中最为深刻的内容之一,他的智慧为我们人类拓展了价值的视野。老子要求我们不要把眼光仅仅停留在一切实有之物的现成的便利方面,还应该把眼光投向一切虚空的存在形式可能向人们提供的功能性的价值方面。人的价值视野应当将实有之便利与虚空之功能统一起来,如能这样,我们在考察事物的价值时可以称之为得道了。后来庄子又提出“无用之用乃为大用”,进一步发展了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思想。
非常值得深思的是:老子将利与用分开来思考,一是没有否定实有之利,二是强调实有之利需要借助虚空来发挥其实际的作用与功能。而这种作用与功能,实际上是现实的、灵活的便利。如果仅仅是实有,没有空虚,则物之多方面的价值就无法实现出来。王夫之批评老子强调虚无的价值,认为虚无的价值恰恰是依托实有而实现出来的,这也没有错。但老子思想的重点是在强调虚空的作用与功能,就老子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而言,是了不起的思想发现。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气论一系的哲学,在处理物质运动的问题上,始终没有处理好虚空或空间的问题。气充满一切地方,如果它是极微的颗粒状的物质,这些物质相互堆积在一起没有任何缝隙或空间,那气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中国古代的气论一系的思想家始终没有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甚至根本没有触及这一问题。老子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思想在这个意义上说是一种贡献,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与讨论。
三十辐共一毂1,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2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3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4,无之以为用5。
注释
1三十辐共一毂:三十辐,古代车轮的辐条,三十根,以合一月数。毂,辐条所凑之处为车毂。辐、毂皆为实有之木,而毂与辐交结处有空隙,故称之为“无”。后文器皿中的虚空、门窗之空间,都是“无”。故“无”,即是虚空与空间也。老子哲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仅承认实有之物能提供直接便利,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若无虚空或空间,很多事物的功能就不能实现出来。故实有之物的功用,其实是依靠虚空或空间来实现的。这是老子“贵虚”哲学观念的形象化的论证,并不表明老子不重视实有,而只表明他的哲学侧重点是在阐述虚空的作用。后来的正统儒家多将老子哲学与佛教哲学并列起来,系统地批评佛老贵虚、贵空,实际上是对老子哲学的误解。中国古代哲学很少讨论实物与虚空的关系,老子哲学则触及了这一问题,后来庄子又以诗意的方式阐述了“以无有入无间”的问题。但在中国哲学史上,实物与虚空的关系问题未能得到充分的讨论,只是在中医的辨证论治的过程中讨论了虚实的关系问题。
2埏埴:即和土也。埏,和也。埴,泥土也。
3凿户牖:即在做好的房子墙壁上开门、开窗户。
4利:现实的便利,好处。
5用:功用、功能,使用价值。
译文
三十根辐条共同凑集于一个车毂之上,正因为车毂有空隙,才能让车子转动起来发挥作用。和拌泥土以制作器皿,正因为器皿中的空间,才能有器皿的使用价值。在房子的墙壁上开凿门窗,正因为门窗的空间,才有房间的使用价值。所以,实有为我们提供了现实的便利,虚空为我们提供了使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