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一章

导读

本章为王弼本第五十二章,在此章里,老子主要阐发如何认识道,然后依道行事,终身无殃的道理。全章可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主要阐发认识道的重要性,以及依道而行,终身无殃的道理。第二层着重从方法的角度阐发了依道而行与背道而行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告诫人们应当“习常”,以保证终身无殃的美好结局。“习常”是老子在实践哲学层面对人提出的要求。这一思想要求人们将形上之道下贯到人生的实践之中,使之为人生带来平安的结局。由此可知,老子的形上学、认识论与伦理学具有内在的一贯性。

天下有始1,以为天下母2。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3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4。开其兑,济其事5,终身不救6。见小曰明7,守柔曰强。用其光8,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9

注释

1有始:即“之始”。有,介词。始,开端。无名的状态,有物而混成的状态。

2天下母:喻词也,即天下万事万物之开端。后文“其子”,亦是喻词,即是“朴散为器”的万有器物也。

3不殆:没有危险、祸患。

4不勤:不忧也。勤,忧也。

5济其事:意谓通过主观的人为方式完成某事。济,成也,遂也。

6不救:救,助也。不救,即无助也。

7见小曰明:小,道之别名也。本书第十一章云:“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又本书第五章云,道“常无欲,可名于小”,是为例证。“见小曰明”,即知常曰明。

8用其光:即因循道之不昏不昧之光。

9常:道也。与“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之“常”意思相同。

译文

天下的开始处,将其视为天下万事万物的母亲。我们既然已经知道天下万事万物的母亲,因而就了解其孩子了;[反过来,]既然已经了解其孩子[的来源],就应当重新回到坚守其母的原则上来,这样直到身死也不会有危险。

堵塞感知的进出口,关闭感知的门径,终身没有忧患。打开感知的进出口,人为地做成某些事情,终身都不会得到天道的帮助。能明白道之法则就称为智慧,长期地坚守柔弱的位置就称之为真正的坚强。因循道之不昏不昧之光,[从世俗的小智状态]重新回归到道之智慧状态,就不会给自己带来直接的祸殃,这就叫作实践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