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导读
此章为王弼本第七十四章。在此章中,老子警告统治者不要用杀人的残酷手段来威胁百姓。老子认为,一旦百姓不再惧怕死亡,杀人的手段又有什么用呢?这里,老子与孔子一样,实际上都提倡仁道的政治,反对暴政。在这一点上,老、孔同怀,并无不同。只是老子在哲学思想上有更加明确的系统,他认为有一个高高在上的道支配着人世间的万事万物,百姓的生命有大自然的司命者在掌管着,他们自然而然地会走向死亡,何必要杀他们呢?如果一些暴虐的执政者要代替大自然的工作去充当刽子手,那他们的结局很少是不悲惨的。
民不畏死,奈何1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2,吾得执而杀之,孰敢3?
常有司杀者4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5斫6。夫代大匠斫者,希有7不伤其手矣。
注释
1奈何:如何能够。
2为奇者:即指那些出格的、犯上作乱者。
3孰敢:省略句,完整的句式应当是“孰敢为奇”。
4司杀者:即指天道。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已经没有上古神话系统中的司命神。此处所说的司杀者不可作司命神来理解。
5大匠:喻指大自然这一司杀者,但不是神话中的司命之神。大匠,实即道匠,是天道运行的一种形象说法。老子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实是大匠司杀的另一种说法。
6斫:砍也。
7希有:很少有。老子不说绝对没有,只是说很少有。这一点体现了老子说话的审慎。经验世界里可能有偶然情况,人没有看见。故不能断然地说没有。但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又表达了老子对天道的绝对相信。
译文
人民如果已经不再畏惧死亡了,又怎么能再用死亡去威胁人民呢?假如让人民总是畏惧死亡,其中那些做出格之事的人,我能够将他们抓到然后杀掉,还有谁再敢做出格之事呢?
天地之间恒常有主宰杀人的一种力量在杀人,代替这个主宰杀人的力量去杀人,这就叫作代替大匠去砍东西。而代替大匠去砍东西的人,很少有不伤着自己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