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导读
此章为王弼本第二十二章,主要是阐述相反相成的辩证原理,可以看作是前面第四十八、四十九、五十这三章的一个理论性的总结。通过对相反相成道理的阐述,最终的结论还是回到了抱一、不争的道论思想原则上。全章可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是引用古代格言阐发相反相成的道理,最后归结到圣人抱一以为天下之楷模的结论。第二层将相反相成的普遍性道理运用到做人方面,以之修身,最后得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结论。第三层照应本章开头,回到“曲则全”的古代格言所阐发的道理上来。就本章三个层次说理的完整性来看,堪称《老子》一书的典范章节,首尾呼应,层次井然。
曲则全1,枉则直2,洼3则盈,敝4则新,少5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6,为天下式7。
不自见故明8,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9。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10,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释
1曲则全:曲,乡曲,引申为部分、局部、地方性。全,全部,完整地拥有。
2枉则直:枉,邪僻,不正直。与“大植若屈”可参看。
3洼:低洼之地。
4敝:破败,陈旧。
5少:专一也。持守少量根本性的原则。
6抱一:实即守道也。此处“一”为大一,与“道生一”之“一”不同,而与本书八十一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等句子中的“一”意思相同。此“一”似可以称为之“本数”。
7式:楷模也。
8不自见故明:不自见,高明先生以为是,不以自己的见解为是,今从之。明,即“知常曰明”之“明”,与今日哲学词语“智慧”一词相通也。
9不自矜故长:自矜,即自己过分地抬高身价。长,音zhǎng,成为领导者。
10古之所谓曲则全者:此句实际上是一省略句,包含“曲则全”一句后面的五条内容,“者”字将前面所言名词化,起到了代词的作用。
译文
局部可以获得全部,不正直恰恰是大正直,低洼可以实现充盈,陈旧反而成为新颖,持守少量的原则反而有所收获,贪多反而陷于困惑而不知真正的所需。所以圣人坚定地持守大一,成为天下人的楷模。
不固执己见,所以能变得智慧;不自以为是,所以能声誉彰显;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劳能真正地得到肯定;不矜持摆谱,所以能领导众人。唯有不与人争名夺利,所以天下的人都无法与之竞争。
古人所说的因曲而全之类的道理,哪里是虚妄不实的说法啊![实际情况]的的确确完全合乎古人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