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导读

此章为王弼本第十三章,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即开头两句话,直接表达老子的宠辱观与尊重生命的观念。第二层即是解释齐等宠辱与尊重生命的理由。第三层是在第二层解释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引申性的说法,将贵身、爱身与侯王领受王权的资格问题结合起来,颇为独特,亦颇为深刻,其中蕴涵了非常丰富的可解释的政治哲学空间。也许老子本人并未意识到后人的一些想法,但将贵身、爱身与拥有王权的资格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确开启了一种新的人文政治道路,是对他之前的,而且在他所处时代仍然盛行的王权神授、天授的观念的一种否定。

老子是哲人,他的新思想并没有振臂一呼而云集响应的实际革命力量,但却像涓涓细流,慢慢地浸润着后代的思想家。战国中期的一些民本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应当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老子这一政治哲学思想的影响。

宠辱若惊1,贵大患2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3,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4,若可寄5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6天下。

注释

1若惊:若,一样的。惊,使人受惊。

2贵大患:贵,重视。大患,大难,大忧,大祸也。

3宠为下:受宠、得宠这件事本身是一种处于下位、贱位的表现。王侯宠嫔妃,宠近臣,未有嫔妃、近臣宠王侯之事。故曰“宠为下”。

4故贵以身为天下:此句的意思当为“故以贵身的观念贵天下”。

5寄:托也,依附也。

6托:寄也,委也,付也。

译文

得宠与受辱是一样的让人受惊,像重视身体一样重视大难。

为何说得宠与受辱是一样的让人受惊?得宠的行为本身表明你是低下的,得宠时像受辱一样让人受惊,失宠时也像受辱一样让人受惊,这就叫作得宠与受辱一样让人受惊。为何说像重视身体一样重视大难?我们之所以有大难来临的现象,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身体,等到连我们的身体都不存在了,我们哪里有什么大难呢?

所以以重视身体的观念去重视天下,这样的人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以爱护自己身体的观念去爱护天下,这样的人可以把天下委付于他。